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赵希海:义务植树近30载 变荒山为青山(图)
//m.auribault.com 2017-02-21 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央视网消息他,半生伐木,半生造林,扎根大山近60年;他顶雨植树,踏雪打树籽,为国家捐献近百万株珍贵树苗;他卧病在床,责任继续,只为完成心中那个绿色的梦。他,就是赵希海。

  1937年出生的赵希海是吉林省红石林业局的退休工人,从事半生伐木工作使他对大山满含愧疚。1989年,他退休了,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开始了“偿还”大山的大义之举。

  赵希海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是义务为国家栽树10万株;2007年,第一个目标实现后,他也没歇歇,就又把精力放在了第二个目标上——为国家培育100万棵水曲柳、黄菠萝等珍稀树苗。到2011年,他已为国家捐献珍稀树苗75万棵。

  林场每年都有春季造林任务,赵希海也有。他选准植树的主战场都是荒山荒地或是人们毁林开垦的小片地、林中空地,块块都是“硬骨头”,所以每年植树他都要经历几番“争夺战”。

  有一次,当地一个老头打算在一块过林空地上种参,赵希海在劝说不管用的情况下昼夜不停地抢先植上了4000棵水曲柳。不曾想,过两天去一看,被拔了个精光。正当他难过、愤怒时,那老头来了说树苗是他拔的,还骂骂咧咧地说:“你整天到处栽树,别人种点别的都不行,地也不是你家的。”说着举起了镐头要刨他。赵希海不示弱:“地是国家的,我为国家种树,你刨我也不行,还得种。”两人对峙了3个多小时,对方不得不撤退了。

  为了抢抓造林的黄金季节,完成植树任务,赵希海每天清晨不到四点就背上背筐,扛着镐头,带上老伴准备好的干粮,再揣上几片去痛片和胃药就出发,晚上直到看不清树苗才回家。

  饿了吃口带来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遇到雨天,赵希海就顶着雨干。老伴心疼他,劝他下雨的时候休息休息,避一避。可他却说:“季节不等人,每天栽1000棵是个死任务,就是下刀子也得干。”

  渐渐地,树成了赵希海的孩子,牵挂和希望。

  一次,因过度劳累赵希海突发脑血栓一病不起。局里、场里的领导和邻居们都来看他,嘱咐他保重身体,安心养病。可赵希海却怎么也躺不住,在家输了10多天液,就让儿子扶着下地了。没几天,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了造林现场。

  退休后,赵希海曾找过林场三次。第一次是把成林的树木无偿交给国家,第二次是向党组织表达想要入党的心愿,第三次是主动请缨要求打扫公共厕所。他说,有些东西在他心里比生命都重,有些东西却很轻。让我们一起对赵希海老人说一声:谢谢你!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