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道炽:年逾古稀本色真(图)
//m.auribault.com 2016-08-05 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张道炽:年逾古稀本色真

王 磊 周升义

  7月上旬,当我们把入党志愿书复印件放到空降兵学院教授张道炽面前时,73岁高龄的老教授眼睛湿润了,他一遍遍地翻看着,喃喃自语道:“41年了,当初入党时的情境还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

  41年前的那个夏天,某国防科研重点项目到了研制关键阶段。一方面,原国防科委不时催问研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张道炽所在科研团队夜以继日艰难攻关,久攻不下。为早日突破“瓶颈”,按时完成研制任务,单位发出了“大战红五月,决战金六月,向党和毛主席交出合格答卷”的号召,并隆重举行火线入党仪式。那一刻,张道炽在庄严的大礼堂,在近千人的注视下,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了右拳,许下了他一辈子坚守履行的承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把一生交给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永远革命。’这一条,我做到了。”张道炽手指着志愿书上的字迹,欣慰地告诉我们。他大学毕业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899厂后,便参与10多项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研究。1984年特招入伍后,张道炽潜心攻关国防尖端科技,先后圆满完成了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等重点工程中有关微波器件的研制任务,25项成果获得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军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作为我国微波磁学的领军人物,张道炽在参加神舟、东风系列重大项目研发的同时,还积极投身雷达微波器件研发,并带领技术人员上高山、下海岛,分别对空军、海军雷达站的现役雷达进行改装,使某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大幅增加,而近距离盲区则大幅缩小,显著提高了雷达作战威力。因国防科研贡献突出,他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6次,并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提起最新的研究成果,张道炽转身打开旁边的柜子,双手搬出了一个“铁疙瘩”,非常自豪地说:“别看这家伙其貌不扬,它可了不起!这里面有我整整3年的心血和汗水,它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这项成果,去年底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张道炽还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他现在正进行一项新型装备的研究。

  “他就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人,这一辈子从来都是党让干啥就干啥,干啥还非得干出个样来。”提起张道炽取得的荣誉,他的爱人、高级工程师黄小萍比张道炽还自豪。黄小萍可谓是张道炽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老两口毕生专注于微波领域研究,举案齐眉、比翼齐飞,也共同取得了不少成果。黄小萍如数家珍地说:“上大学时党和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他是华中工学院的学雷锋标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潮中,他被评选为空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在科技强军的征程上,他被空军评为勇攀科技高峰干部标兵;新世纪初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获得了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的荣誉。”

  在张道炽家的屋檐下,靠墙放着一辆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提起自行车,张道炽说:“虽然学院给我配了专车,但我还是喜欢这辆‘专车’,它跟了我20多年,有感情了。”作为一名为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张道炽从未因取得重大成就而居功自傲,反而越是党龄长、贡献大,越是谦虚谨慎、勤勉工作,始终保持着普通党员的政治本色。

  张道炽是我国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微波磁学领域,他是站在科技前沿的专家学者。但是,在名利和生活条件上,他从不向组织开口。当年,刚特招入伍时,面对学院实验室人员少、设备简陋的现实困难,张道炽没有向学院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既当工程师又当工人,从搞设计、跑材料、零部件加工,到组装测试,他事必躬亲忙个不停。有时为了备齐科研材料,一天之内他要连续跑好几个单位。

  前些年,火车卧铺一票难求,张道炽经常到外省和北京的一些科研机构检测分析产品,他常常是带个马扎就上火车。能短期返回的,他就骑自行车到车站,等出差回来再骑回学校。虽然晋升技术三级后学院按规定给他配备了专车,但以自行车代步已成为他保持多年的习惯。张道炽曾3次当选桂林市人大代表,就连到桂林市参加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场合也不例外。一次领导劝他:“你说什么也得坐车,要不,太掉价了。”然而,张道炽却乐呵呵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教员,骑自行车方便。”事后,他依然骑着他的自行车东奔西走。

  在张道炽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我70岁生日时的‘涂鸦’作品,后来老伴还说写得好,拿出去装裱了一下。权当是自己的座右铭吧。”2007年底,65岁的张道炽在延长退休期满后,又请求暂缓退休,继续发挥余热。鉴于他的身体健康条件和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学院党委报请上级批准,在延长他退休年限的基础上,又为他办理了暂缓退休手续。

  近10年来,张道炽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完成36项国家、军队级科技进步奖项目和国家发明专利,他的团队中6人被评为空军级专家、空军高层次人才,7名同志成长为教授、副教授。“虽然留给我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一想到还能为年轻同志传授些经验、带教些科研人才,我就觉得有使不完的劲!”

  在近期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受触动的张道炽向学院党组织提交了一份一万多字的思想汇报。他在思想汇报中深情地写道:“一切成绩和荣誉都已成为过去。在今天,最重要的是我还能为党做些什么?把我们的科研团队建设成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科研团队,是我应该做好的工作。我一定将这项工作完成好。我要在最后一班的战位上,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在一生的荣誉里,您最看重哪一项?”采访临近结束时,我们真诚地问道。“都不看重,都成历史了。我这一辈子只往前看。”张道炽不假思索地说,“不过,要说最稀罕的,还真有一个,就是空军优秀共产党员。军人和党员的身份,已溶入我的血液,这是我终生的荣耀!”老人的话中,透露着一股从容、坚定和骄傲。

  (摘自7月26日《空军报》)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