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热汗古丽·依米尔:领着乡亲去打工
//m.auribault.com 2016-03-11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孙奕、于涛)从乡里到四五十公里开外的喀什,再从喀什坐一天火车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坐两天多火车去浙江……这条漫长的外出打工路,全国人大代表热汗古丽·依米尔太熟悉了。

   新疆阿克陶县玉麦乡是热汗的家乡。小时候,为了赚上五毛钱补贴家用,热汗常在十字路口摆摊卖树上掉落的苹果。那时的她,从没想过长大后会带领1480名乡亲到几千公里外打工,并且过上了新生活。

   曾经:破灭的600块钱小小梦想

   热汗的家境非常艰苦,父母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人多地少。一家九口人长期以来都睡在一张床上。2005年热汗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学校,但没钱上学只能辍学,后来在县里的药店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月工资三百块。

   热汗原本计划只干两个月,争取攒下600块钱,然后花350块钱买一辆三轮车,100块买身好衣裳,剩下的钱批点水果做生意。为了攒钱,热汗经常花五毛钱买个馕再配上五毛钱的凉皮熬过一天,但即使这样还是无法圆这个小小的梦想。

   2007年4月,热汗两手空空回到家乡。听说县里有劳务输出到疆外发达地区去,她决定去闯闯,但所有人都反对,怕女孩子到疆外学坏了,嫌丢人。最后,还是在上过学的爸爸的默许下,热汗和50名姐妹来到了浙江双源纺织发展公司。

   后来:带领1480名乡亲追逐梦想

   “厂区开阔整齐,有花有长椅,我还第一次用上了淋浴,别提多高兴了。工友们一起过生日、搞联欢,汉族工友教我们织毛衣,我们教她们唱歌跳舞。”热汗也承认,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她也迷茫过,因为那时只会说一点点汉语,怎么都学不会操作机器,来自别的省份的工人最多半个月就能正式上岗,热汗学了两三个月。

   热汗永远难忘拿到试用期工资700块钱的那一幕:“妈妈在电话里哭了。我也哭了。”靠种玉米、小麦,热汗一家一年才收入5500块钱。

   等到2009年10月底热汗回家,家里已经盖起了新房。最让她高兴的是,在当年她卖烂苹果的十字路口,爸爸临街开起了小卖部。

   这次回家,姐妹们看到了热汗的变化,主动表示想跟热汗一起出去打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召集下,2010年1月1日,热汗带着50名乡亲动身了。

   之后,越来越多的乡亲受到带动。考虑到大多数乡亲不太会说汉语、不认识路线,每次热汗都要亲自回家接上他们,再把他们送到工厂。2010年那一年,热汗至少七次接乡亲出来做工。几年来,热汗一共带领1480名县里的乡亲到内地务工。

   现在:重返校园为乡亲“代言”

   热汗2010年被任命为纺织厂的部门负责人,她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理解力会变强,视野会变广。我想上大学。”

   2012年6月,热汗参加了高考,当年入读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现在的热汗用汉语谈吐自如。

   今年两会热汗带来十几项建议,建议名牌工厂到家乡设厂,让大量富裕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让更多人安居乐业;建议多建些双语幼儿园;建议提高补贴,留下更多水平高的双语教师。

   “我经历过一毛钱一毛钱赚钱的苦日子,现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一定要多为乡亲做事。”热汗说。

(原文2014年03月05日发于新华网)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