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徐立平:卅年刀尖舞 为国铸长剑
//m.auribault.com 2017-03-2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不是我,是我们”

  采访徐立平,有一个深刻印象,即每到关键处,只要记者提问你怎样怎样,他总是顿一下,然后郑重其事纠正说:“不是我,是我们。”

  “我们”,大多是指他的班组。有时也听得出来,指的是航天科技四院,甚至包括他的家人。

  班组连他,共26人,最小的22岁,都是他的徒弟或徒孙。

  韩朔现在已是班组里的骨干,早就当师傅带徒弟了,说起当初给徐立平当徒弟,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师傅的严厉。“每天练到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师傅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行,重来!’”当初多少有点情绪,但不久韩朔就懂了,那种严厉、严格是对自己、对企业和国家最大的负责。“现在体会就更深了,我对徒弟也是这么要求的。”

  26岁的尹晨光,是徐立平徒弟的徒弟。2013年尹晨光刚参加工作时,徐立平按照惯例自己先带一个月。但徐立平并不马上教干活,而是让他跟着当辅助,学习培养安全习惯:戴安全手镯防静电、及时清理废药防止隐患、进入工房要打开大门以防万一……“都是看似很小的细节,但徐师说,必须先养成安全习惯,然后才有资格学习干活。”

  时间久了,徐立平留给大家不苟言笑的第一印象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个一起郊游、一起吃烧烤分析质量创新、一起张罗徒弟婚礼的“徐哥”。几乎每个春节,徐立平都和妻子认真准备一番,把班组成员全都请到家里,每人做一道拿手菜,在这个父母、妻子乃至兄弟姐妹都是航天职工的“世家”里,来个班组大团圆。

  让这个班组拧成一股绳的,更关键的是在危险、困难、任务面前,徐立平总是第一个冲上去。

  一次,一台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查明原因,专家组艰难决定:就地挖药。

  挖药!平时的整形,人们形容那是站在火药堆上;而要挖开已经装填好的推进剂,则是钻进烈性火炸药的“芯”里。这简直就是玩命!然而这是国家利益,没有一个人退缩。航天科技四院号令组织突击队,当时尚年轻的徐立平报名参战。

  挖药行动开始了,在推进剂的“芯”里,高度活性的火炸药散发着浓烈而刺鼻的气味,狭小的空间只允许半躺或半跪着操作。为防止摩擦起火,队员们只能用木铲或铜铲小心翼翼地铲,每铲最多只能挖四五克。刺鼻!缺氧!高度紧张!每人每次只能干10分钟。作为最年轻的突击队员,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好让师傅们多缓一阵儿。

  就这样,连续两个多月,徐立平和师傅们凭着超人的意志,蚂蚁啃大象,挖出300多公斤推进药,帮助专家组找到了故障原因,确保了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当时,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还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其实最难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惧。”徐立平对此终生难忘。

  当年成追忆,那份大国工匠的担当今天也未丝毫退减,已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精神资源。

1 2 3 共3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