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陈德明:为国铸剑(图)
//m.auribault.com 2016-07-25 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今日的试验靶场,就是明天的战场。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

  制胜未来,让新导弹早日昂首列阵

  “作为军人,我们的使命就是在战争爆发前,为国家铸造好克敌制胜的利剑。”虽然身在大漠靶场,他的目光始终瞄准着未来战场。

  陈德明长期从事导弹武器试验鉴定工作,导弹武器在装备部队后,能否快速形成战斗力、制胜未来战场,靶场试验鉴定至关重要。

  一次,陈德明对某型导弹战斗射表进行评估。战斗射表是导弹的核心软件,十分复杂。陈德明在做仿真验证时,发现该导弹射表在某型特定条件下误差达到了允许范围的上限。如果简单给出“不满足指标要求”的结论“一票否决”,就意味着研制方要重新设计并再走一次流程,这将直接影响该型导弹装备部队的进程。

  “今日的靶场,就是明日的战场。鉴定不是简单的验证,还要发现并解决导弹技术问题,这是靶场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陈德明主动提出,对导弹射表的数百万个计算结果进行系统验证分析。

  这类验证专业复杂,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科学论证和数据验证。陈德明搭建起仿真验证平台,抽调了2人组建攻坚团队,反复进行推演验证和仿真计算。

  这一算就是两年!经过数以千万次的模拟仿真计算,他们最终发现了新型导弹存在的技术缺陷并找到了解决方法,加速了新装备列装部队的进程。

  人在靶场,心想战场。陈德明发现,按传统导弹武器试验方法,1次试验只能验证1个目标,且1个导弹型号需要进行多次试验,鉴定周期长、投入经费多。经过缜密分析研究,他大胆建议在1次试验中同时验证多个目标:变“一箭单雕”为“一箭多雕”。

  这是风险极大的尝试。方案讨论会上,有基地领导和专家反对:导弹武器试验是国家级大工程,这种技术验证在国内尚无先例,万一失败,责任重大。

  面对质疑,陈德明从原理、方法、风险等方面详细阐述、反复证明。最终,这种追求最大效果的方案被采纳并一直被沿用至今,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试验经费,也极大加快了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和装备部队的进程。

  数载铸剑大漠,一心报国图强。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个个导弹方队浩浩荡荡驶过天安门广场,一枚枚“中国造导弹”威武列阵。当陈德明从电视上看到自己参与试验定型的导弹武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画面时,不禁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矢志强军的科研先锋

  ■本报评论员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这是习主席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也是陈德明的人生信条,更是鞭策他践行强军目标、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源泉。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入伍26年来,陈德明执行过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攻克10余项核心技术难题,获得10余次国家和军队奖励……他在导弹武器研究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实践;每一项成果,都为了铸就大国空防利器;每一次攻坚克难,都为了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他的军事科技攻关经历表明,只有矢志强军、具备敢于超越的勇气,才能?出新路,创造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军人当为强军计。陈德明是科技战士、是科技尖兵,但他深知自己首先是一名军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姓军为战”永远镌刻在第一页。正是凭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他不趋名、不逐利,创新面前不浮躁、不急躁、不烦躁,将攻关目标精准对接战斗力需求。他的目光始终瞄准明天的战争,瞄准导弹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课题。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一旦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便快马加鞭攻关,一路闯关夺隘,抢占一个又一个导弹试验科技高峰。

  当前,我军正处在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期、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迫切需要一大批像陈德明这样把践行强军目标、勇攀科技高峰作为崇高追求,踏实苦干、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陈德明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竖起了一面镜子,立起了一个标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立起强军志向、砥砺强军作风,为了战斗力一往无前、为了打赢一无所惜,强军兴军的目标就一定能加快实现。

1 2 3 共3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