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一位抗日烈士眷属的文化传承
//m.auribault.com 2016-04-05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位坚强的新闻战士

  郭于鸣1937年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在校期间,他积极组织、参加青年学生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七七事变”后,郭于鸣入陕北公学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此期间,郭于鸣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毕业后,郭于鸣随周恩来到武汉,成为《新华日报》的一员。据该报记者回忆,郭于鸣在报馆中为人忠厚、待人热诚,人性耿直,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纯朴。

  刚到报社时,郭于鸣本来想当编辑,但却被分配到服务课搞内勤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亲手整理了从全国各地投寄来的五十多万份慰问前方将士的信件。

  信件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后,郭于鸣担任了外勤记者。在保卫武汉中,外勤记者不但要及时反馈保卫武汉的各种动态,而且还要关注和报道如火如荼的抗日群众运动以及国共合作的动态。在当年的《新华日报》上,有许多郭于鸣写的精彩报道。

  保卫武汉工作告一段落后,《新华日报》社迁址重庆。撤退的空闲时间,郭于鸣除了与同志们探讨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就是在船舱里读书。一次,敌人的一颗炮弹打到船上,弹片飞到郭于鸣的颈部。他带着伤痛坚持工作,《新华日报》重庆版很快面世。后来报社奉命疏散时,郭于鸣留守市区,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他说,要用辛勤工作来回应敌寇的暴行,要用辛勤工作来纪念死难烈士。

  积劳成疾,郭于鸣于1939年夏患上重症。治疗休息一个多月后,他又回到报社工作。一个月后,病情复发,失去了抵抗能力的郭于鸣于1940年2月26日14时在重庆病逝,年仅24岁。

  郭于鸣去世后,人们发现了他的病中日记。在1940年的元旦日记中写道:“1939年内,我被病所阻碍,所耽误的事不知有多少……只要有一个细胞活着,我就要和病魔搏斗下去!所以,我不能再为病所束缚。我要战斗下去,工作下去!”

  郭于鸣去世以后,《新华日报》在18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新闻战士。

1 2 3 共3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