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海外学者研究中国的分析框架在变
路克利
海外学界逐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框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议题由于中国发展实践的出色表现,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的研究兴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仅关乎理论的深化,更关乎中国的发展现实。将目光投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海外研究现状,整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相关理论和启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对海外尤其是哈佛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深入的学术性分析和总结。
哈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共理念的认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史华慈提出“毛主义论”,到麦克法夸尔的“意识形态消亡”,到裴宜理的“实用民本主义”,再到约瑟夫·奈的“中国软实力论”。哈佛学者的理论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了东西意识形态的交融与冲突,反映着西方价值霸权的扩张。总之,哈佛学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实用自由主义对中国“共产主义”进行学术考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术思潮,是长期引领西方学界该研究领域发展的典型代表。
通过本书还可以了解到,近几年来,海外学界在逐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框架,海外学者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确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他们高度认可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已经和传统社会主义大不相同。未来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特征和学术价值将会越来越鲜明和丰富。
海外现代中国研究的必读案头书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是美国现代中国史研究专家薛龙先生对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进行的历史性回溯。历史学家研究关于研究中心的历史,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与写作方式。
薛龙在中文版自序里谈到,中国历史内容丰富、充满活力,对人类文明贡献很多。在环环相扣与生生不息里,中国研究发展成为世界的显学。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可以说已经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卓著的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本书系统地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文本信息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对中国学者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海外现代中国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前沿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谓该领域的必读案头书。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让马克思主义说汉语 | 2015-08-03 |
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15-08-03 |
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 2015-08-03 |
让世界分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 2015-08-03 |
中国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术年会在肥... | 2015-08-03 |
中外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 | 2015-08-03 |
“失语”“失踪”“失声”问题探因 | 2015-08-03 |
第27届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 2015-08-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影响 | 2015-08-03 |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15-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