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
刘向兵
//m.auribault.com2017-12-1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书记校长谈」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发挥工人阶级生力军作用,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重要论述既强调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也凸显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这就意味着要以德育为先,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能力为重,着眼人才的全面成长;以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原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传承上、在道德提升上、在教育导向上、在爱国情怀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高校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全国总工会直属、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为使命,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最完整的大学。199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按照党中央从优秀工人中选拔干部、培养跨世纪后备人才的要求,在中组部、教育部(当时为国家教委)等部委和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当时为中国工运学院)创办劳模本科班,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选拔培养劳模学员。25年来,学院为600余名劳模提供了学习深造机会。经过4年的系统学习,他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念、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本领、拓宽了视野,逐渐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模;毕业以后,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奋力拼搏,取得了新业绩、作出了新贡献。

  在扎实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同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行业特色和学校实际,通过坚持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劳模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引导师生学习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恰逢学校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5周年,学校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完善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更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持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加强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中心智库建设,发挥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当代工运研究所、“一带一路”与劳动关系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激励教师积极从事理论和政策研究;完善劳模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机制,实现劳模学员和在校学生共学、共建、共进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劳动教育,完善工作体系,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将学院建设成“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而不懈努力。

  (作者:刘向兵,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屈增国 党委副书记、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