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点亮心灵之灯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程翔:点亮心灵之灯

来源:大众日报
2024-09-14 09:08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原标题:

程翔:点亮心灵之灯

大众新闻记者 师文静

程翔老师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最认可的还是“语文教师”。他提出语文教师应是“文化人”、应有自己的“课堂作品”等观点,并以身示范培养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让语文教育薪火相传。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专访程翔,深入了解一位语文教育专家的自我追求,以及他对语文教育的深情热爱和责任担当。

年轻时定下目标——

一定干点儿成绩出来

1982年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今泰山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程翔在泰安六中开启教师生涯。此后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于1989年毕业。程翔说,刚踏入教师行列时,师范类高校的学习,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很大,泰安师专的老师们,让他感受到了教课的魅力,华师大带给他学术上的影响和促进。

1982年他刚参加工作,就在心里树立了一个目标,要向于漪、宋遂良等有学术造诣、有影响力的著名教师学习。“那时候,在语文教学领域,宋遂良老师很有影响力,我给自己树立了这样一个标杆,要求自己以后也要成长为他那样的人。”程翔回忆,工作后的一个暑假,买好了去西安旅游的火车票,但听说于漪老师要来济南作报告,便毫不犹豫退了火车票,到济南听报告。“于老师的报告很感人,很震撼!”于漪老师的演讲中,有很多程翔非常认可并受影响的观点。比如,在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时,不能只强调工具性,还要注重人文性,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教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一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美好的心灵,让学子热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了灵魂。

程翔在这些著名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的事业心、渊博的知识以及语文教学的高超艺术,这些名师特质深深吸引着他、影响着他。年轻时的程翔就认定,不过平庸日子,不平庸地教书,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育好,干出点儿成绩来。为了不断靠近目标,程翔一方面刻苦读书,丰富学识,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三尺讲台上锤炼、摔打自己。

他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也离不开实践。至于学术理论研究,在读书、钻研的过程中也都实现了,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学术阵地。”

1991年,程翔获得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一等奖,执教的课文是《孔乙己》,优秀的课堂教学叫响全国。1993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1994年程翔出版首部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改探索集》,探讨语文单元教学等重点课题。此后陆续出版《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做有灵魂的教育》《我的课堂作品》《敬畏母语》等专著。这些作品是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一线教学实践的成果,也是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思考的结晶。

1998年程翔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在北大的环境里,我耳濡目染受到很多影响。我和北大中文系很多大师级人物有所接触,读了他们的专著,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更进一步强化了我对学术的追求。我进一步要求自己要提升。”无论是语文教学研究,还是文献研究,程翔都不是苦读,而是乐读。他把自己磨砺成一位学术型语文老师,把教书育人与作学术研究贯穿起来。除了语文教学专著,还著有百万字研究成果《说苑注译》,并为学生译注经典,出版《论语》(中学生版)和《〈诗经〉选读》(中学生版)等。

教书、研究学术之外,程翔还是一位作家,写了大量的散文,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东游记》。他在研究“汉语拼音方案”前世今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利玛窦的《西字奇迹》,于是以极大的兴趣进入对传教士文献资料的阅读,阅读了200多种有关图书,打开了一片未曾涉猎的天地。小说《东游记》讲述了明代末期西方传教士沙利卫来东方传教的故事,他说汉语,穿汉服,翻译《论语》,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与中国学者结下深厚友谊,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他尝试融入中国文化。程翔说:“《东游记》所涉及的文化和学术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方的,而且经常在中西文化的交界处纠缠着,交织着,越是难解难分的地方,就越值得思索和探究。正因为这样,小说面对的可能是极小一部分读者。然而我又坚信,这个题材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不可分离。”

常年坚持在一线从事语文教育、研究教学,担任过泰安六中、北大附中、北京101中学的副校长、校长等行政职务,专注于古典文献学术研究,还是创作颇丰的作家。一个人如何兼顾这么多工作?程翔这样回答:“大家都‘躺平’不愿意干,你不躺平,你肯干,当然就能出成绩。关键是能不能静下心来要求自己做点事儿。人的本性包容万物,拥有接纳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可以做多种事情。一开始,你可能不了解自己究竟能走多远,但当你真正深入去做时,可以做得很好。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可以不断被发现、认识、培育,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一辈子一事无成,非常可惜。”

醉心于事业——

让语文教育薪火相传

“课比天大”是程翔的职业信仰。用生命、用情感教书的程翔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当他沉浸到备课当中,常常被感动着,有时还被感动得流泪。几十年来,他要求自己在上课铃响前必须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他的课堂有丰富的感情,和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怒。

程翔喜欢李白,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他深深地理解向往光明、追求自由的李白,课讲得感同身受,令人难忘。“记得几十年前,一位年长的化学教师听了我这堂课后,给我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信,说她流着泪听完我的课,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还有一位高中生听完我这堂课,长久地站立路边,望着我逐渐远去的背影。我是用生命教这首诗的。”程翔说,他的语文教学经历了从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的教学风格到走向平静的重要转折。他的课堂有很强的感染力,也重在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

《我的课堂作品》等书凝结了程翔大量心血,有历经多年反复打磨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课文鉴赏等,比如《孔乙己》《荷塘月色》《雷雨》等经典课文的教学实录,《赤壁赋》《离骚》《方山子传》《再别康桥》等经典课文的教学设计等。这些“课堂作品”在国内语文教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很多语文老师带去教学的启发和宝贵的经验。

程翔的恩师、著名语文教育家吴心田称:“程翔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巧妙地组织教学,环环相扣,教法灵活,既严谨充实,又生动活泼,体现了教改精神。”依托多年语文教学工作经验,程翔创造性地提出“课堂作品”这个概念。他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有自己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体现就是老师精心打磨的“课堂作品”。

把课堂教学演绎为一门艺术,把课堂当成艺术品去打磨雕琢的背后,有着程翔对教师定位、语文教学重要性等的深度思考。程翔在多篇文章中不断强调“语文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爱汉语汉字就是爱祖国”“母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学不好母语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观点,将语文教学与对学子人格的影响,与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程翔希望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深厚情感、丰富的经验积累、对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都能薪火相传,影响年轻老师。他对一代代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通过倾囊相授的《我的课堂作品》等专著,还在实践中手把手传授年轻老师。“我在陕西师大文学院给本科生上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课,是希望这些未来的语文教师能在大学时就走‘正路’。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这是因为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都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靠什么?要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程翔每年都带徒弟,在全国各地作报告探讨语文教育,退休后也没有休息,作为专家委员会主任受聘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参与“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投身西部语文教师的培育工作中,以推进西部地区语文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程翔在很多文章中提到,他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得到了吴心田、于漪、宋遂良等老一辈语文大家的指导,少走了很多弯路,每当回忆起那些场景,都感动不已。“我现在也是老教师了,退休了,更希望让语文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前辈老师对我有很多指导帮助,我也应该给年轻人尽量多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特别是对那些好学、谦虚、淳厚的‘好苗子’,我毫无保留。”

程翔教学的魅力,教学的超强责任感,让他一直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一年,学校想中途给程翔调班,一个学生知道后写了一张字条给他:“谁把程老师调走,我就和他拼命!”后来程翔跟学校领导商量,不调换,他多教一个班。在程翔的很多文章中,能看出他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他说:“我住六楼时,经常一个人拿拖把从六楼拖到一楼,把栏杆从六楼擦到一楼;我喜欢和邻居打打招呼、聊聊天;在学校,我经常和保洁员、保安聊天;我在大年初一为同事的书稿写序;我在病床上修改青年教师的论文……我认为,美好人性很重要。”

程翔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六心斋”:忠心向祖国,醉心于事业,孝心奉父母,爱心献妻儿,诚心待朋友,良心留自己。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