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来来来,大伙里面走,我带大家看看我们的生态养殖场!”伴随着范海龙热情爽朗的邀请,记者一行走进了他位于九台区九郊街道吴家店村的绿色生态养殖场。
这里和印象中养殖场大不一样,没有蝇虫满地,刺鼻的气味也淡了很多。范海龙把大家带到了场区内的一面贴着很多纸的墙前,仔细看就会发现,消毒的、免疫的、检疫的……各项规章制度密密麻麻地登上了墙面,满而有序。
“咱们要的是生态养殖,场内天天都排班定时消毒呢,咱们这鸡可是场里每个人的心头肉啊。”说这话的时候,范海龙脸上挂满了笑容,“鸡都是在舒服的环境下长大的,肉质好,质量效益也就都跟上去了。”
今年35岁的范海龙十分健谈,一聊到他的养殖事业,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现在看到的这个养殖场,是他2014年召集全村肉鸡养殖户组建成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我们村的肉鸡养殖生产规模变大了,像品种资源、资金这种个体户的老大难问题,对合作社来说都小菜一碟,这得感谢政府在政策上给了我们特别大的支持,让养殖产业在市场竞争力上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看着眼前已渐成规模的养殖场,范海龙感慨:“刚开始我自己办肉鸡养殖的时候,也遇到瓶颈期,亏了不少。党的十八大以后,最热的词就是绿色和生态,我就想着,要是能把多种养殖结合起来,来个生态绿色养殖,说不定是个好路子。”
范海龙笑呵呵地说:“后来我就扩建了养殖场,在鸡场附近挖了两个鱼塘,开辟了稻田,用鸡粪作饲料养鱼,用鱼塘水灌溉稻田,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改善了鸡场周边的环境,还真实现了生态循环的无公害养殖。后来不仅是肉鸡,连鱼和水稻都卖上了好价钱,这一年可是让我打了把漂亮的翻身仗啊。”范海龙说,他将继续坚持参加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不断学习钻研养殖技术,争取带着村里的这些乡邻们致富奔小康。(刘明 本报记者 孟凡明)
2014年度“北京榜样”特别奖获得者事迹... | 2015-01-06 |
胡珊珊:大学生回乡当“猪倌” | 2015-01-06 |
齐国东:抱守初心 建造“梦想” | 2015-01-06 |
咸阳市130名劳模为“劳模林”再添绿色 | 2015-01-06 |
彭诗尧:大学生辞工回乡创业成“肉鸽王” | 2015-01-06 |
“微商青年”蒙纪锋:瑶山创业记(组图) | 2015-01-06 |
唐东漾:来自宝岛的生态养殖达人 | 2015-01-06 |
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追求 | 2015-01-06 |
从打工妹到“金凤凰” 一个黑土地上的小梦... | 2015-01-06 |
从打工妹到“金凤凰” 一个黑土地上的小梦... | 2015-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