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寻找最美一线职工】宋云龙:铁路机修车间的“高手”
人物检索:宋云龙,沈阳铁路局长春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工程师。多年来,他牵头研发出各种工务器材30余种、模具41套,累计为企业创效90余万元,先后获评单位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
11月8日一大早,宋云龙就匆匆赶到单位,蹲在一台故障机具旁,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1978年从机械学校毕业进入沈阳铁路局长春工务段后,“围着各种机具苦思冥想”,便成了他的常态。
干机械修理这活儿,脏、累不说,还必须拥有过硬的技术。入职后,宋云龙从学徒工做起,现场跟着师傅学、缠着厂家技术人员问,业余时间看资料书、查网络,四处收集报废材料和零件,通过反复拆卸与拼装,熟悉机具构造、观察磨损原因、查找惯性问题产生的根源。随着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精进,他还大胆地走上了创新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的铁路道口使用的都是人工栏杆,当时还是毛头小伙的宋云龙,历经半年的试验,研制出了第一个电气化自动道口拉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到整组道岔,小到工区使用的特殊螺栓、车辆标牌,通过他的自主设计研发,均能使单位实现自给自足。
去年,综合机修车间承接了生产4.5万根封闭网加高网片上“固定卡子”的任务。如果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完成全部生产任务需用时756天。“必须研究机具深加工方法!”宋云龙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探索,成功研发出了套丝机和液压冲空机,采用机器制作后,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产品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是宋云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迄今为止,他已牵头研发出“自主翻道器”等各种工务器材30余种,各类模具41套,量具尺18把。
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今年初,宋云龙亲自挂帅,在车间各工种中“优中选优”,挑出6位技术大拿,组建了“匠心工作室”,开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联合攻关。
铁路电气化改造后,轨道车吊车在作业中有超限刮碰电网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宋云龙带领工作室成员苦寻对策,率先在全局研制出“吊车限位器”,以直观、有效的小方法,一举破除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
日前,长春工务段准备在部分线路终端安装挡车器,如果在外采买,每台需要5万元费用,闻讯,宋云龙很快率队研制出5个挡车器,仅花费了2万元材料费。此外,他还与团队成员自主研发出了轨廓形尺、2台冲孔机及配套胎具,从而使单位具备了对护轨、顶铁插片、地锚拉杆螺栓等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
如今,宋云龙带领的这支“匠心工作室”队伍,不仅成了单位最为抢眼的创新成果孵化器,还成了维修现场攻无不克的尖刀连。每次接到复杂报修任务,无论干到晚上几点,他们都会确保次日现场的使用需求。仅今年第二季度,宋云龙就率队义务献工384小时,累计修复各类故障机具213台。(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赵莹 赵文瑞)
冰冷中,师傅将脸贴在钢轨上 | 2014-02-07 |
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万仕端:带领一班人 守... | 2014-02-07 |
赵建华:善于“诊病”的钢轨“神探” | 2014-02-07 |
桥隧工陈忠祥冲刺技术高峰 华丽转身铁路上... | 2014-02-07 |
陈忠祥:从“门外汉”到“桥隧大师” | 2014-02-07 |
喀什工务段:戈壁滩上的铁路卫士 | 2014-02-07 |
桥隧工陈忠祥冲刺技术高峰 华丽转身铁路上... | 2014-02-07 |
杨枝超:90后“头狼”工长(图) | 2014-02-07 |
高温下焊轨的汉子们 | 2014-02-07 |
高温下焊轨的汉子们 | 2014-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