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陈忠祥:从“门外汉”到“桥隧大师”
//m.auribault.com 2015-06-2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从“门外汉”到“桥隧大师”

中工网记者 康劲 中工网通讯员 贾国庆 张涛

  满手油污的铁路桥隧工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似乎“不搭”,但二者在陈忠祥身上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

  陈忠祥,兰州铁路局定西工务段一名普普通通的桥隧工。入行30年,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桥隧大师”。

  几天前,听到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喜讯,50多岁的陈忠祥哭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当务之急是要把自己30年掌握的经验、绝活,手把手地教给职工们,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

  30年前,陈忠祥告别心爱的电力机车,转岗当上了一名桥隧工。从此,他成了不断迁徙的“吉卜赛部落”中的一员,常年与铁路桥隧为伴、以峡谷为家,望着脚下奔腾的渭河水,陈忠祥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桥隧,就要当个最优秀的桥隧工。”

  半路出家的他,生性不服输。为了尽快掌握桥隧养护技能,他住进单身宿舍,白天在师傅帮助下,勤学苦练,虚心请教,别人休息他练习;晚上,他挑灯苦读桥隧专业书籍,铺画各种示意草图。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掌握了桥隧养护一整套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当一面。

  心中有梦,人生出彩。第一次露脸,是在1988年的6月,陈忠祥奉命赶到清水支线配合1号、2号大桥大修施工。一天,一台日本进口的空压机叶片突然停转不给风,整个工程进度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面对“趴窝”的“洋玩意儿”,富有经验的老内燃司机一筹莫展。

  “我试试。”陈忠祥站了出来。当时,施工现场根本没有空压机的技术资料,很多人猜测是叶片被卡死了。为了证明大家的判断是错误的,陈忠祥开始“庖丁解牛”,一遍遍拆装空压机,利用“排除法”找寻故障点。害怕搞混零件位置,他就一个个编上号码,边比对、边琢磨,天天一身油。

  第三天,细心的陈忠祥经过测量发现:由于磨耗的原因,各个叶片之间的间隙距离不一致,从而导致空压机不能随着负荷的变换而自动调节给油量。故障点找到了,陈忠祥立即更换了磨耗超限的所有叶片,空压机的欢快轰鸣声又开始响彻工地。

  下班后的陈忠祥一头扎进书海中遨游。他看的书多得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在向技师、高级技师目标迈进的那段日子里,仅笔记就有12万字之多。在他家里,各种业务书里的标记比比皆是,书皮薄膜磨起了皱,边缘四周又黑又破。

  2006年,由于技术业务突出,陈忠祥被选拔到车间管理岗位。但技术创新的挑战感和对事业的进取心始终吸引着他,他毅然辞去了副主任的“官位”,回到了属于他的那片舞台,痴迷技术钻研,在事业天空中升起了美丽的七色彩虹,“全国技术能手”、“陇原技能大奖”等十余项荣誉集于一身。

  以“陈忠祥”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定西工务段,是甘肃省第一家以铁路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