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医者宋巍:他的器官救了六人
//m.auribault.com 2016-06-20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他说,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

  3年前,经人介绍,马文娟与宋巍相识。“他父母身体都不好,就他一个儿子,负担很重,但他特别懂事孝顺。”

  宋巍父母同为脑梗后遗症患者,平常看病买药要花不少钱。和妻子结婚3年后,他们终于靠自己的微薄积蓄,按揭买了一套小房子。就在倒下的前几天,宋巍和妻子通电话,安排将父亲接到兰州居住。“爸爸听了,开心得不得了。”

  “他还和我说,培训结束了要好好陪我在上海玩几天,要去外滩、去南京路。他还说,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了,啥都会好的。”

  “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让我们过上好生活。到上海进修后,工作很紧张,有时都顾不上打一个电话。中间只回来一次,还是为了职称考试。不过,他察觉我情绪不好时,就画漫画发给我,还写了‘终于等到你,差点要错过你,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

  “他虽然是医生,但我们没有谈过生死话题。惟一一次,他和我说,如果他不幸先走了,他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

  6月18日,父亲节前一天,晚上9点多,马文娟带宋巍离开上海“回家”。兰州家中,宋巍朝思暮想的1岁零8个月大的儿子,正等着他。

  “虽然没有享受到父爱,但父亲得到很多人的尊敬。等儿子长大了,一定会自豪的。”马文娟说。

  ■记者手记

  用大爱诠释生命意义

  面对含着眼泪回忆起往日甜蜜与幸福的马文娟,面对她抛过来的问题:“你说,它为什么不是一场梦呢?”我无法开口提及我的问题:为什么想到要捐献器官?

  其实,宋巍对父母的孝顺关切,对妻子、家庭的爱恋,以及对医生职业的全情投入,都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宋巍和他的家人,用最浓的亲情、爱情,给生命的意义以朴素的解释——在爱的给予中,生命才圆满,也才能永续。

  这件在宋巍家人看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引起了网上网下的深切关注。马文娟略有些惊讶,她说,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

  马文娟不知道,宋巍的生命礼物不仅让6位患者获得新生,还让更多人了解并知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价值。

  有报道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2013年,全球实施近12万台器官移植手术,但这只能满足不到10%等待者的需求。

  中国同样如此,器官捐献稀缺,而排队等待“生命礼物”、期待重生的队伍很长。在上海,2012年12月正式启动人体器官的捐献工作。2013年8月,上海实现了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到目前为止完成了195例。宋巍医生就是上海第195例器官捐献者,也是上海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捐献器官和组织最多的一例。

  近一年来,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明显增加。此前,上海用两年时间完成了100例器官捐献,从去年6月至今,又完成了接近100例。

  在上海红十字会一位负责人看来,这首先要感激那些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每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实现的背后,都有艰难的心路历程,也都充满着爱的感动。捐献者过世了,器官捐献要通过家人来继续完成。宋巍及其家庭的大义与大爱,是对我国器官捐献制度完善的激励,也是对自愿、无偿器官捐献文化建设的一种引领。他们,以生命传递爱心,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感谢宋巍的生命礼物带来的温暖与亮色。(郝洪)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