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15日19点10分,上海长海医院手术室。因脑干出血昏迷了半个月之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医生宋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但宋巍34岁的生命,并没有在这一刻终结。此后不到12小时,他的两个肺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在与他素不相识的4位患者的身体中“复活”,两个角膜和皮肤组织也随后经过处理移植给其他患者。
因为宋巍的无偿捐献,4位患者挽回了生命,2位患者重见光明。据上海市红十字会介绍,这是该市第195例器官捐献,同时也是上海市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捐献器官和组织最多的一例。
“凡是能够救人的,我们就都捐”
5月3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在长海医院进修的宋巍下班后回到宿舍休息。突然,一个趔趄,宋巍倒地不起,瞬间陷入昏迷。
同伴第一时间将他送到了急诊室,头颅CT提示为“脑干出血”,病情异常凶险。
没有自主呼吸、身体无反射、接近脑死亡、心跳勉强维持……全市专家会诊、争分夺秒抢救、亲人日夜祈祷,宋巍却一直处于深度昏迷。
6月7日下午,长海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高晓刚接到医疗科电话:“宋巍医生家属要见你。”宋巍父亲有些偏瘫,拄着拐杖,在亲戚搀扶下蹒跚而来。宋巍母亲坐着轮椅,双腿已经有些萎缩。
“我们想好了,如果真是救不过来的话,就捐献遗体器官,这样还能救其他人。”父亲说,“他能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
傍晚时分,一个瘦小、单薄的身影出现在医疗科门前走廊上。马文娟,宋巍29岁的妻子,泪流满面。
马文娟颤抖着双唇对高晓刚说:“能不能维持到最后一刻?如果真救不过来,就捐吧。凡是能够救人的,我们就都捐。”
“高医生,他……会不会……痛?”马文娟问。高晓刚的眼泪涌上来:“他脑部的损伤已经……他没有疼痛反射了。”
“我为我的老公感到骄傲”
6月15日,医院重症监护室。
宋巍体温突升,高达42摄氏度,血压升高到190左右,转瞬,又迅速掉至60以下,进入休克状态。
宋巍的生命走到了最后时刻。这天晚上,长海医院为宋巍做了器官获取手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迅速找到匹配对象,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得知消息,父亲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儿子。捐出孩子的器官,救助6个生命,也是一种报答!”
两天后,宋巍追悼会举行。追悼会范围很小,除了宋巍至亲、同事,还有受捐人家属。网上,则有成千上万网友点烛为宋巍送行、祈福。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词汇,去修饰我的爱人生平怎么样。但此刻,我为我的老公感到骄傲。我觉得,他将医生这个称呼诠释得很完美。”追悼会上,马文娟说。
1984年,宋巍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普通职工家庭。2002年,宋巍考取延边大学的临床系本科。5年时间里,他获得了一等国家奖学金2次,二等国家奖学金2次。毕业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吉林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职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临床工作之外,还担任科室秘书一职。
“他很少和我谈他的工作,也从来没听他抱怨过什么。”马文娟回忆。有一次,宋巍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匆匆吃了两碗米饭,倒头就睡。半夜2点多,又被电话叫醒,直奔医院。
甘肃省人民医院同事回忆,平时,宋医生总将自己的名片发给患者,方便病人随时询问;手术前,他会逐条逐句给患者讲解,让患者安心;手术后,他主动跟踪情况,直至患者痊愈。
今年2月,宋医生作为科室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到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进修。宋巍一直都很勤奋、踏实,工作上“零差评”“零投诉”。
“中国好大爷”王福顺再传正能量:签器官捐... | 2014-05-04 |
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坚守:期待民众改变认... | 2014-05-04 |
3岁童脑瘤去世 父母捐器官救5人 | 2014-05-04 |
11岁男孩捐献7个组织器官 爱心接力6人... | 2014-05-04 |
福建6岁男孩脑癌离世 父母含泪捐儿器官救... | 2014-05-04 |
8岁男孩王皓达:捐献眼角膜希望受捐者替他... | 2014-05-04 |
北京小伙儿病逝捐器官救3人 | 2014-05-04 |
父亲含泪捐儿器官:能用的全捐 让别的家庭... | 2014-05-04 |
黄洁夫今日将获颁顾氏和平奖:死囚可否捐器... | 2014-05-04 |
国内年龄最小器官捐献者成功捐献双肾 | 2014-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