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文儒:非遗的传承最强调创新
//m.auribault.com 2016-12-15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让“非遗”回归生活所“需”

  “到了现在,‘非遗’的定义,有抢救性,也有保护性,但同时这也是个悖论。曾经很时尚、光鲜,给人们生活添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淘汰,被人们所遗忘,没有市场、也没有需求了。但是,被社会和生活所淘汰的东西,我们怎么能保护、抢救得了呢?它迟早还是会消失的。”

  “现在,我们用人为的方式,从政府补贴、企业资助、从业者坚守等几个方面着手,但这样的保护方式,到底能维持多久?保护的意义又在哪里?”李文儒对目前的“非遗”保护方式表示担忧,“保护是应该的,因为那是记忆、是历史。但是如果希望它一成不变,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发挥作用,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

  李文儒表示,非遗的产生,是不断发展、变化和更新的过程,如果想要对它们进行“保护”,在现代社会,最终还是要加以利用,让非遗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就好像它曾经发挥作用一样。不然,非遗就只剩下记忆的意义了。

  “如何把非遗与现代文明的联系建立起来,”李文儒笑了笑说,“大家的创造性也在这里,这个时候就要八仙过海了。文化创意产业,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拿过来,而是要把‘过去的’变成‘现在的’,而且,在‘未来’还会起作用。”

  面对现在许多“为了保护而保护”“只要保护,不选择、不创造”的做法,李文儒持反对态度,“那是走不远的。现在被列入国家、省、市级的非遗项目数量已经上万了,这么多宝贵的遗产,琳琅满目。而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即便是现在真正被非遗所影响到的,也是从里面有选择地提取一些元素,转化成今天社会发展所需的东西,而不是原封不动。我觉得,这项工作,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海上传奇——新传统’让我眼前一亮”

  “现在一些学者往往告诉非遗传人,你不要动,保持原样就好。可是,我们的非遗传人面临难以为生的困境。前两天,我就听说,有一位非遗继承人,想让他的儿子继承他的手艺,他的儿子告诉他,爸我们开个手机店吧。”李文儒皱了皱眉,反问:“无法生存,你叫他们如何传承呢?”

  “这次华润置地汕头公司举办的‘海上传奇——新传统’展览让我眼前一亮,我看到潮汕手工艺纪录片、动画片和老艺人影像档案,这些我都很赞成,这就是保护与传承。”

  现场展示的木雕、剪纸、抽纱等作品都在传承中加以创新,李文儒说,“我听说海上‘招财猫’的创意结合了潮汕木雕、金漆工艺和日本的卡通猫,这就对了,要让年轻人喜欢,让小朋友也喜欢,传统工艺才有未来。”

  非遗给了艺术家创作灵感,旧的故事又转化成新的故事传播开来。在传播的过程中,非遗的影子、基因、流传下来,发扬广大。“就像传统工艺铁线木偶,它很卡通,如果能把它制作成动漫,或者把里面的元素拿出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使我们既能看到它是从皮影而来、从提线而来、从铁线而来,但又是全新、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传承。”李文儒说。

  非遗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创造、筛选、淘汰、再创造的过程,这是非遗的本质,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即使继承了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延续它的生命力,也必须由现在的人创造,将来的人继续创造,不能停止。

  “‘海上传奇’提出‘新传统’这样的主题,把旧的传统变成新的传统,实际上就创造了另一个传统,新的传统又变成未来的传统,这样不断创造才能生生不息。”

  “我寄厚望于华润置地这样的企业,希望有一天‘海上传奇’能够成为华润置地的一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最终也能收到回报。”李文儒说。(宋芾)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