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林培华:戴云山的种梨能手
//m.auribault.com 2016-12-11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福建泉州市农民工创业扶助项目德化新冠早熟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培华

  中工网讯 每到阳春三月,福建泉州德化戴云山下,上涌镇辉阳村东坑溪满山的梨花,灼灼其华,如同洁白的雪花。村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梨能手,她靠勤奋劳动致富后,认为一人致富不算成功,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她的品格也正如洁白的梨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她就是福建泉州市农民工创业扶助项目德化新冠早熟梨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林培华。

  从一名农民工到种梨专业户

  林培华和丈夫张文王,是福建泉州德化县上涌镇土生土长的农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他们与其他农民一样放下了锄头,到德化县城的陶瓷企业打工,从事彩画、打坯、包装等工作。2002年回乡创业前,夫妻俩辗转德化县城关打工已10多年。

  上涌镇位于戴云山下,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土壤等因素,非常适合“德化梨”的种植。

  2002年,林培华返乡种植“德化梨”,第一年种下去100棵,创业最初,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又没有条件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只靠人工用双手挖土刨坑,上山挑水施肥,十分辛苦。荒山上杂草丛生,灌木荆棘遍地都是,林培华的双手被刺伤划伤,是家常便饭。用她的话说,她的性格里有一种坚毅的秉性,面临困难从不放弃。这种吃苦耐劳、勤奋创业的品质,正是中国农民最朴实、最纯真的品质。

  14年来,林培华种植的梨树从最初的100棵,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棵,每年卖梨的纯收入达10几万元,成了一方种梨专业户。在她的果园里,有的梨树直径有碗口粗,每一个“德化梨”均达7、8两以上,味道香甜可口。这些花费了林培华夫妻两人无数心血种植的梨树,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为她带来了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辉阳村的其他村民也加入种梨的队伍,东坑溪的荒山换了新装,荒山变成了“宝山”。

  无私地传授种植技术、分享客源

  “德化梨”以其甘甜香脆、个头大、卖相好,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是很难种出品相标准的“德化梨”的。林培华经过十多年的学习、钻研、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嫁接、施肥、浇灌、修剪、疏花疏果、护果等种植技术。

  村民纷纷向她取经。林培华倾其所有,把种梨经验和心得一股脑传授给村民们。当谈起多年来的种梨经验,林培华和丈夫说,拉枝、修剪、疏花疏果、浇水施肥等等,这些活看似简单,但都要恰到好处。比如疏花,每一条枝条开花开得满满的,但是必须减掉,每距离十几公分只留一朵,这样,结出来的果子才会长得好,种梨跟为人处世一样,有舍才有得。

  “德化梨”为当地吸引来了大量的水果批发商,面对蜂拥而至的客户,林培华又把自己的客户无偿地介绍给周围的村民。

  创业积累了原始资金,尝到了“甜头”的林培华心想,自己一人致富不算真正的致富,带动村民发展规模化的“德化梨”种植,进一步打响“德化梨”品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以创业带动就业,引领村民共同致富

  由于村子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许多农田荒废,长满了杂草,受益于土地流转政策,2013年,林培华与村民们商量,共同出资成立新的、更大的农业合作社,共有30多户农户入股,承包200多亩农田、山地,种植“德化梨”果苗1万多株,合作社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每年3月到8月农忙时,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促进村民增收。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现代化的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全部由智能化操作,山路铺设成了崭新的水泥路,每一株果苗都搭设了棚架,以防御台风的袭击。

  林培华说,今年台风多,受天气影响,果苗的挂果比去年减少一半,搞农业,就是看天气,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农民也没办法。种梨树,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正常情况下,一株梨树果苗没有6、7年是长不成的,前期投入很大,资金周转慢,需要有耐心。

  林培华已50出头,小学只读了三年半,4、50年前,在农村过了很多苦日子,上学时,一边读书一边带弟弟妹妹,放学后上山砍柴,连鞋子都没得穿。后来,为了供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夫妻两人迫于生计,到县城打工。她笑着说,现在,儿女都成家立业了,没有什么负担,因此创业压力不大。

  今年6月份,在德化县总工会的推荐下,林培华参加了由泉州市总工会组织的全市第二期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她不仅学习了创业政策、电商、物流等知识,还结识了农业部门的技术专家、创业同仁,让她扩大了交流,开阔了眼界。(李亮 陈光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