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94岁老人林建德29年普法路
//m.auribault.com 2016-05-03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矢志普法

  1987年春,埋头苦读了三年的林建德终于“毕业”了。这次,他打算创办一个老年法制学校,让其他老人一起来学法。

  “我特地选在党的生日那天挂牌。”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幕,94岁高龄的林建德不禁眉飞色舞。1987年7月1日,“东山县铜陵镇老年教育中心学校”正式挂牌。

  万事开头难,林建德的学校开办得并不顺利。说是一所学校,充其量只是间废弃祠堂改造而成的破教室,就连课桌椅也是林建德厚着脸皮从当地中学化缘来的旧物件。即使如此,林建德夫妇办学热情丝毫不减,甚至省吃俭用将大部分退休金捐出来作为办学经费,可来上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没有人相信我。”回忆起往事,林建德一脸苦笑,“我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还是个劳改犯,凭什么教别人?”为了招揽学生,已经65岁的林建德东奔西走免费帮人打官司。在连续打赢几场官司后,林建德的法制学校终于打响了招牌。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慕名而来。

  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四面白墙、数十张课桌椅,70多平方米的空间,还有30多个七老八十的学生。一踏进教室,最显眼的墙壁处“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课堂”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墙裙四周的上方,悬挂着从“一五”到“六五”普法活动的图片,以及近三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授予的奖牌和荣誉证明,足有40多面。四周的矮柜上整齐陈列着老年学校订阅的报刊杂志,最醒目的便是《法制日报》和《今日说法》录音磁带。

  “我把《法制日报》上合适的内容剪下来,贴在旧日历上做成剪报,再编好目录。这就是我们的教材,虽然简陋,但知识点全面又新鲜,很实用!”林建德向记者一本一本地展示着他的剪报。他小心翼翼地翻着,遇到折角的地方会仔细抚平。

  除了普法,林建德还时常运用法律为他人调解纠纷。“2001年的时候,老林在调解一起宅基地纠纷时遇到了困难来找我帮忙,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位默默普法的老人。”谈到林建德,铜陵镇司法所所长陈松亮一脸感动,“难以置信,虽然一个月只有三节课,但是除了吃饭睡觉,林老每时每刻都在备课!”

  陈松亮告诉记者,因为眼睛看不见,林建德需要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句查看各种材料,然后再花大部分时间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以确保上课时不需要看教案就可以流利地讲课。“前些年他还能站着讲课,这几年腿脚不利索了,站累了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为此,他还每天在家里的楼梯爬上爬下说要锻炼腿脚。很多时候实在不忍心,我就劝他不要再干了,他总是一口回绝。”

  林老的课每月逢一开讲,中间10天时间就用来备课。到时间就上讲台,风雨无阻。没有人要求,没有人督促,不求回报,老人对普法的执着,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听说《法制日报》记者要来采访林建德,他的学生陆陆续续地聚集到教室,围着记者七嘴八舌地夸起自己的林校长。

  “我喜欢来这里学习。”69岁的吴丽英阿婆退休后就来老年学校听课,从未间断。“林老是我们全家的榜样,他的法制课影响了我们三代人。从我公公开始就听他的课。现在我的三个女婿,都是公务员。”吴阿婆脸上堆满了自豪和自信。

  林建德的“粉丝”并不少,其中最铁杆的当属104岁的陈素云老太太,她从70多岁一直听到100岁走不动路了才停了课。在陈阿婆家里,记者拿手机给老人看了林老授课的照片,老人眼前一亮,说:“是老林啊,这是个大好人,讲课讲得好啊。”老人80岁的儿子在旁边插话说:“我母亲以前最爱听林老讲课了,听完回来就给我们讲,现在我家五代同堂,没有一个家庭闹不愉快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0多学员在他言传身教下,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了他们的心中。

  “我先在东山这个小岛上种下这棵‘法律树’,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种树’,总有一天,‘法律树’会绿遍祖国大江南北。”林建德拉着前去看望他的福建省司法厅副厅长李陵军说,“畏法度者最快活。我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生命不息,普法不止。”

  木麻黄,把根深深地扎在贫瘠的土壤里,不屈生长,只为了在大地留下一片绿荫。细细品味林建德老人的一言一行,“木麻黄精神”正是其真实写照。(本报记者 吴亚东 本报实习生 陈蓝天)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