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高校替学生“就业”,如此贴心要不得
吕海峰
//m.auribault.com 2016-06-27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正值毕业季,正当毕业生拿着简历到处找工作时,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却遭遇“被就业”。多位学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部分“被就业”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6月24日《新京报》)

  一些大学为了自己的招生、高校评估、经费核拨、新增学位点等利益,便不顾学生的利益,开始玩起了“皇帝的新装”。于是,有的高校便纷纷主动替学生“就业”,将一份份连学生本人也不知叫什么名称、地址在哪里的公司招聘录用协议,硬塞进他们的材料袋里,从而形成了一出出“被就业”的闹剧。但是,“被就业”却并不是什么好事,不但容易误导高考考生和家长,损害大学的公信力,还会让职能部门错误判断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进而因为就业矛盾得不到及时缓解,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还关系到我们推进创新战略和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就业、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既会增加家庭的负担,造成大量的啃老现象,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们政府、高校、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次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被就业”,不管到底唱的是哪出戏,都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高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统计和监管机制,严查“被就业”现象,看看是否只有知行学院这一家,如果还有类似情况,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也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改善就业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