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北京最繁忙的交通枢纽、日客流量10万、广告价格最高的东直门地铁站,春节前夕,出现一幅海报:海报上的圆脸娃娃笑眯眯地抱着硕大的爱心,爱心里是一封写给父母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别担心,人生有很多种,单身也可以很幸福。”反逼婚联盟希望拿众筹3.8万元买的“一平方米面积”影响中国。今年31岁的米果是海报的设计者。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戳着桌子,指责她大逆不道:“小心被雷劈”。(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逼婚反逼婚,本来不该有如此紧张的对峙。按我国的传统,父母的养育责任与义务,包含子女结婚、生子及其生活幸福等一切,“年龄再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我们是不是可以谴责因被逼婚走上反逼婚道路的子女大逆不道呢?当然不行。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却不能掌握甚至剥夺他们选择婚姻状态和人生态度的权利。两代人之间存在的距离与隔阂,应该是可以调和的。逼婚反逼婚,是两代人思想观念、现代与传统文化博弈和撞击的火花。
逼婚反逼婚,是一对矛盾。年轻人追求的婚姻或基于缘分,这种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完美或理想;父母希望子女尽快结婚,是基于传统的认知与幸福感,有儿有孙、几代同堂才是他们的乐趣与满足。父母逼婚有理,子女反逼婚无罪。只是两代人幸福观、世界观因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造就了各自的个性,在他们之间的思想沟通障碍,形成了婚姻认识上的分歧。
逼婚反逼婚让人很纠结,在他们中间,人们会觉得谁都有理,否认一方,对另一方就无法交待。但如果换一种视角也不难看出,逼婚反逼婚的对峙,都是对人生幸福的理解与追求。父母逼婚,是急切地期待一种结果;子女反逼婚,是对人生悠然自得状态的向往,既不想被婚姻羁绊,也不想被家庭所累,甚至还有其他若干个主张。
但他们之间不可能没有平衡点,只是寻找平衡点需要时间。有可能皆大欢喜,子女结婚了,父母如愿了;有可能父母认可和接受子女的婚姻观念,不再使用逼婚这一招;也有可能子女以一种凑合的婚姻方式,屈从满足父母。这会因各方性格、思维方式及其社会变故影响而异。
从父母包办、媒妁之言“拉郎配”的婚姻,到男女自由恋爱结婚,经历了太多的变革。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若干回男女平等问题的讨论和婚姻法的修订。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筛选与碰撞的同时,吸纳国际元素,代际关系和认识在不同中走向一致。逼婚反逼婚,能让人的思想接近,让各自的幸福满足感接近,父母不忽略子女的幸福而逼婚,子女不忽略父母的感受反逼婚。向往、追求和认可的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权利逐渐落实,每个人尽可能都得到尊重,社会才文明和进步。
胡乐乐:化解“逼婚”有赖亲子沟通2014-02-13 |
是“反逼婚”广告还是“独身宣言”?2016-02-14 |
春节逼婚是在推销一种人生保险2016-02-15 |
每逢佳节被逼婚2016-02-15 |
春节后的情人节,你还相信爱情吗?2016-02-15 |
如何正确看待权威部门发布的“逼婚榜”2016-02-15 |
逼婚与反逼婚都不可言行过激2016-02-15 |
“逼婚之痛”需要多些“理解之爱”2016-02-17 |
逼婚2016-02-18 |
反逼婚广告何罪之有2016-04-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