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有人宁找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信息时报》7月4日)
乍一看,家庭医生遇冷,的确很大程度上与居民长期养成的就医习惯有关。习惯了头疼看“专家”,感冒去“三甲”,连社区医院都长期不受待见,家庭医生服务如何从中介入并体现价值,当然不会只是签个约这么简单。
事实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究竟能获得哪些服务,签约与不签约的服务差别究竟在哪儿,是不是不签约就不能看病了,甚至一些家庭医生服务的管理者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而有关家庭医生服务的利好,一些免费服务项目条款往往会被拿出来说事儿,但问题在于,无论是建立健康档案,还是实施健康动态管理,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公众其实缺乏实际感知。这些服务是不是真的贴近并满足了居民的医疗需求,家庭医生服务的好处和价值,也仍然缺乏认同。
应该说,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当然是出于改善当前医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善意。既然美国人85%~90%健康问题,都是由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并解决,有病上三甲,从来不是美国人的首选。国内家庭医生服务的确空间很大,大有可为。不过,美国全科医师作为患者接触的第一道门槛,长期扮演着健康看门人的关键角色,不仅决定着基础诊疗方案,后续的转诊也全由他们说了算。而家庭医生权力与强势的背后,则是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支撑。要在美国当上家庭医生,通常要有全科医生执照,其前提除了获得博士学位,还要有多年的各科培训工作经历,从大学本科算起,一个全科家庭医生的养成需要11年时间。如此专业且职业经验丰富的家庭医生,自然不难获得公众的信任。
相形之下,国内一提及全科医生,给公众的印象往往是不够专业,既然专业医生扎堆三甲才是个普遍情形,家庭医生的能力和水平究竟如何,是否经过专业的全科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经验,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否做出专业的判断,这些显然才是公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更关注的问题。而家庭医生服务中只注重签约数量,却忽略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相关的问题其实已然曝出。可以设想,假如家庭医生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足以让患者信任,家庭医生服务遇冷,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找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恐怕还不能全怪公众不识好歹。家庭医生要想胜过“度娘”,关键仍是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准,家庭医生唯有通过服务体现自身的能力,证明自身的价值,真正获得公众的信任,签约率目标才有望真正水到渠成。
刘 鎏:工会如人2014-05-09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司徒伟智:李光耀的“实用主义”及其启示2015-08-17 |
徐甫祥: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谁为生命护航?2015-08-25 |
安·科顿:如何改变数百万女童的命运2015-11-03 |
梅明蕾:“精英”怎样炼成2015-12-14 |
剖腹选生日是不是有点狂妄2016-02-29 |
怎样关怀“回不去”的乡村?2016-02-29 |
“山寨呼吸机”背后是基层医疗之痛2016-03-24 |
让中华魂铸就的中国梦装点此关山2016-04-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