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让中华魂铸就的中国梦装点此关山
——2016年清明节青年献给英烈的纪念辞
//m.auribault.com 2016-04-0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更多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日子,也是英雄名字最响亮的一天。这一天,我们“擦亮”无数英雄铸就的历史丰碑,写下心底最崇高的敬意。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缅怀英烈,追思英雄,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光影交替中,感悟英雄的情怀,汲取前行的力量。

  翻开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每一段推动时代进步的历程都刻骨铭心,每一位英雄都值得铭记。

这是怎样一位英雄?

  中华沧桑几沉沦,英烈舍身定乾坤。

  英军来犯,定海告危。他身穿母亲亲手染黑的孝服,带着父亲留下的两把佩刀,一刻“昭勇”,一刻“成忠”,马不停蹄地星夜驰往。刀光剑影、兵刃相见,土城上,他铿锵有力:“城亡与亡,誓死不离定海半步!”炮弹从后背射进,前胸穿出,留下个碗盏大的血洞。牺牲时,他身中40余枪,血染竹山门,仍倚崖屹立,高擎佩刀。“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这一战,他忠孝两全。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漫漫长夜,而葛云飞以四溅的鲜血给民族带来希望之光,沉沦之日亦是崛起之时。

  汉口事泄,大难突临。武昌小朝街85号,风声鹤唳。他本可脱险,却决与同志共存亡。深夜会审中,面对免死的诱惑,他冷笑:“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黎明前,东辕门内,英雄英勇就义,鲜血飞溅,留下浩然正气。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统治的丧钟,以彭楚藩为代表的一批英烈,在中华大地燃起燎原的烈火。

  风雨泣英烈,草木悲壮士。

  东北陷落,幽灵笼罩。她巾帼不让须眉,领导罢工,带领游击队,以“红枪白马女政委”声名远扬。被捕后,她受尽折磨,在吊烤、老虎凳、烙铁的严刑之下,她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面对她的坚贞不屈,日军选择了将其毁灭。“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朱河县,小北门外,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而一股股抗战卫国的信念和决心正在中华大地升腾。

  国难当头,义无反顾。游击战中,他孤身一人与敌周旋了5昼夜,本想这次也能全身而退。然而,艰苦残酷的环境下,他遭叛徒出卖,终在大树前的雪地上倒下。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尽眼望去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他曾说:“革命就象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他用信仰支配行动,用行动温暖中国。时穷节乃现,抗战中像杨靖宇一样的英烈们与天地齐!

  英雄也平凡,平凡亦伟大。

  病毒来袭,全国恐慌。奋战几天几夜,她在极度疲倦的状态下完成一次次抢救,同事们听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可人终究不是全速运转不知疲倦的机器,她不幸被病魔击中。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急切地用纸笔颤颤巍巍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面对前来看望的同事,她隔着老远就说,“我39摄氏度,能顶住!”在玉兰花开的季节,她最终离开了人世。13年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与叶欣一样的白衣天使们在一线燃烧了自己,在平凡中铸就“大医精诚”。

  英雄总与家国同在,与民族同行。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却如此震撼人心。马占山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想要黑龙江,拿血来换”;陈辉在渣滓洞怒言:“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黄启东重伤中颤抖地说出:“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海空卫士”王伟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汶川大地震中余震不断被迫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哭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天津消防员奔赴爆炸现场时与战友匆忙对话:“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这些把热血和生命献给国家和人民的英雄们立下的丰碑总能让民族从中汲取无尽前行的力量。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永不落幕的时代。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从1840年的硝烟弥漫到1949年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百年屈辱史,百年抗争史,多少英烈前赴后继、甘洒热血。是信仰的力量给予他们义无反顾、不断向前的信念。

  “初稼新逢六月雪,厄杨仍发一年枝;余生入狱何足畏,且看中天日影移。”1949年,就在全国行将解放的前夕,年青的革命文化工作者刘振美在重庆渣滓洞楼上一号牢房写下了这首《无题》。不久,溃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将他与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的仁人志士一起杀害。这位出生在四川富庶的商人家庭的革命青年,本可安逸享受,但却毅然决然追随党的事业投身革命,短短33岁的一生3次入狱,却对革命的热心始终不渝,至死方休。

  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革命先驱彭湃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却是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富家少爷,被家人骂为“逆子”;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七十二烈士平均年龄仅29岁,其中9人是留日学生,这些年轻“海归”每个都是标准的“富二代”,却为民族的自由和复兴,放弃锦衣玉食,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林觉民和喻培伦……

  “半世奔驰为报国,一身漂泊竟无家”。他们怀揣信仰,为挽救破碎山河甘抛头颅,为人民大众利益愿洒热血,他们为各自时代谱写爱国主义的赞歌。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火与硝烟正远离我们的记忆,有人说时无英雄,因为没有血与火的淬炼。然而我们的时代却依然英雄辈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续写新时代的英雄诗篇。

  汶川特大地震爆发后,山河破碎、大地痉挛,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不顾凶险异常最快最早开进灾区,10万战士从天而降、越岭而来、驱车而至,直入抗震一线;在地震中张开双臂保护,或反复冲进教室营救,无数人民教师奋不顾身,用血肉之躯护卫学生:“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危难之际,“90后”海军潜水员官东不顾自身安危,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天津港大爆炸,一张名为“最美逆行”的图片感动了全国人民,这背后是消防战士们的巨大牺牲,是他们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这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就在你我之中,平凡而伟大。

  时代不同,英雄同在。这是一种共同的民族精神,刻录着信仰的烙印,凝结着爱国的奉献,是所有中国人思想深处的高尚情怀和共同信念。这种精神就是抛却荣华、甘洒热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是舍生忘死、迎难而上,“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就是坚守信念、矢志不渝,“为中华之崛起”。这种精神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尽显本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这是怎样一份坚守?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贫穷落后、动荡不安,国人就卑微低贱、贫困不安;国家稳定富强、兴旺发达,国人则安居乐业、富裕安康。回望我们的近代史,铁的事实证明了家与国、个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道理。

  “弱冠赴国难,而立趋国建。碧血荐轩辕,丹心耀人间。”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把命运与国家之兴衰存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自觉而无畏,前赴后继、万众一心,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一首首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他们的付出,让备受列强欺侮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奋斗,让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当上了国家的主人翁。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光照千秋、彪炳史册。

  然而在当前,有人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个胡同。在那里,爱国不可说。曾经的奴役与残害、曾经的流离失所与饥寒交迫,似乎已丢进了历史垃圾堆,某种程度上,忘却得“一干二净”。

  一种言论是,“我爱国,国家爱我吗?”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空间,“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爱国不等于爱共产党”“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此等等,不绝于耳。更有甚者,不断肆意歪曲、抹黑、造谣我们的历史,甚至重新“制造”我们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英雄无用论甚嚣尘上。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行之不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面最具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伟大旗帜,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复兴。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没有爱国主义,中国不可能历经沧桑而幸存。失去爱国主义,就如同在精神上被“解除武装”。

  “回中国你能做什么?难道要去种苹果吗?”“如果这是报效祖国的唯一方式,我也愿意去做。”“坦白说,中国没有航空科技,一点都没有。一个杰出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做些什么呢?”“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这是钱学森和苹果树的故事,钱老生动地诠释着一个道理:爱国主义是激励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一些事情之所以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正是因为它直指我们心中的价值命题: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

  过去五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过去一年,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外交官冒着危险、奔波协调,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梭在亚丁湾海域,将613名中国公民、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那一刻中国的宣示,诠释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永远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坚守与奋斗。我们的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实事求是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靠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尊严、一种奉献。而这种信念、这种尊严、这种奉献就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

 这是怎样一种传承?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

  历史的天然使命,在于为青年锻造引领变革的机遇。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敬告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寄语青春。

  这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共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青年开启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新时代。今日,青年人担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道路广阔,前景壮丽。但风险与艰辛并存。有机遇,更要有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三者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青年人当坚守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念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理直气壮与各种质疑敌对言论、唱衰抹黑行为做斗争;坚决反对民族对立、国家分裂行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时时牢记、处处践行。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国安则民无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青年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我做起,旗帜鲜明地弘扬正能量。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承接起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责任担当。一滴水也要滋润一寸土地,一线阳光也要照亮一分黑暗。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也要坚守在生活的岗位上。青年当把个人的梦想同祖国人民的梦想相结合,赋予平凡和伟大新的时代含义,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清明祭英烈,共筑中华魂。只有铭记,才能传承伟大的精神血脉,只有传承,才能用民族精神凝聚智慧力量。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是实现中国梦最为接近的时期。

  英雄装点此关山,明朝更好看。缅怀英烈,让青年人的信仰更坚定,让坚定的信仰汇聚起磅礴的力量,铸就时代的精神丰碑。血液中奔涌着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青年一代,信仰的天空更辽阔,精神的画卷更灿烂,必将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青年网特别评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