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农民工周生召变身“发明达人” 拥有17项国家发明专利
//m.auribault.com 2017-08-3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农民家庭的周生召,高中一毕业就到海东市平安区一家民营企业打工。经历了在车间挥汗如雨,在地头反复试验,这位农民工“发明家”研制出多种适合青海高原农业生产使用的农牧机械,其中有3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已有1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发明达人”。2014年他荣获青海省十大“工人技术明星”,由他参与设计发明的浆果采摘机,日前又通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

  周生召出生于1991年,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播种、施肥、浇水、打碾,这些活对于出身农民家庭的周生召来说都不陌生。

  当他进入一家农机制造公司打工时,他主动申请加入公司的新产品研发组,几乎参与了所有新产品的设计和试验。“我非常喜欢研制各种农牧机具,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周生召说。

  为了生产出更加适合青藏高原的农机器具,周生召一有机会就向农业、农机方面的专家请教,向车间的工人师傅们学习。同时,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新产品的改造,将了解到的农业科技动向和公司现有农机器具生产相结合。

  因为青海高原农产品种植受地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新产品试机就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播种机要赶在播种季节前完工试机,收获机要赶在收获前完工试机,否则,新产品就要等一年,严重影响着机具成型销售。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速度。周生召从来不敢延误时间放慢脚步。在甘肃、宁夏、青海、海南等地,周生召和试验组的员工把改制好的农牧机具一次次运到田间地头实地试验,以便更好地了解机具的工作性能和零部件缺陷,再进行后期改造提升。

  在高原长时间的日晒和蚊虫叮咬,在周生召眼中已算不得什么,他更担心的是自己和工友们研发的农机具的实用效果。

  “并不是每一次试验结果都如想象中那么满意,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埋着头苦苦思索,或者反复拆装配件。”周生召说,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安装,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拆卸……每到采摘的季节,更改试机的次数有时达数十次之多,有时要连夜进行调试,有时却在连夜奔波在运送产品的路上。

  车床、铣床、冲床、磨床等机床是周生召最忠实的伙伴,车、铣、冲、磨、钻等工种的操作和机床维修都难不住周生召,长期在工厂车间一线工作的他,习惯了与沉默为伍,与寂寞为伴。

  微耕机用起垄机、深松机、蚕豆脱粒机、蚕豆播种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中耕施肥机、枸杞采摘机、枸杞除草机、枸杞施肥机等多种新型实用的高原农用机具产品,经过他的发明创造,目前已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农场种植户……

  “我喜欢观察农民生产生活,因此我的发明大多来源于农村生活,始终希望能够动手去研发一些适宜高原农户与农场的新农业机械,企盼着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够减轻农民劳作的繁复与辛劳,推向市场为企业创造效益,也让广大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周生召说。(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中工网通讯员 雪归 孙建峰)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