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
分享到: | 更多 |
何俊在《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撰文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的建构中,孔子删述“六经”奠定了最初的知识系统,并形成了以功能为导向的应用型知识模式,其中事实性知识同时蕴涵着价值诉求。从汉到唐,通过有效的建构与调整,既确保了核心知识的稳定,又实现了知识系统的扩容。《艺文志》通过对知识子系统的设定,使知识系统达到了有机平衡,在继承孔子知识观念的同时,增入了知识有限性的内涵。至《隋志》,基于知识性质的分类,安顿了谶纬学与道佛二教,并通过史部升格与化经为史,使历史知识成为传统知识的基础,原本弱化的关于自然世界的认知被进一步边缘化。清代学者沿此方向,确立起真实性与功用性的知识标准,固化了逼仄的知识视域。起于晚清的现代中国学术全盘接受科学以及整个西学,现代学术与传统知识之间出现巨大断裂。这种断裂,造成对传统知识观念的简单化判断。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传统的知识观念,意识到传统知识的功能性诉求的有益性,特别是价值性维度的存在,进而接续传统知识与现代学术,建构未来中国的知识话语,尤其是人文社会知识的话语。
编辑:周文
“礼俗互动”传统下的主流价值重建 | 2014-02-10 |
探索文艺评论的新方向与可能性 | 2014-02-10 |
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 2014-02-10 |
谁是维新派 谁是立宪派 | 2014-02-10 |
价值哲学前沿问题探析 | 2014-02-10 |
三论“新子学” | 2014-02-10 |
中国文学研究须挣脱西学话语体系藩篱 | 2014-02-10 |
王阳明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 2014-02-10 |
“回归”古典批评的思路与方法 | 2014-02-10 |
人文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 2014-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