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90后大学生“闪辞”不妨宽容视之
郭立场
//m.auribault.com 2016-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90后大学生“闪辞”不过是对于需求价值得不到满足的正常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人力资源流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实习期没满就离职,踏入职场不到半年就换工作,工作不顺拔腿就走……”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些招聘网站近期发布的职场“闪辞”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应届生在入职两个月后辞职。记者调查发现,南京这样“一言不合就闪辞”的90后有不少,而七月招聘旺季过去没多久,最近不少人才交流机构和各大招聘网站又来了很多“回头客”。

  其实,90后应届生“闪辞”,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职场。90后群体才刚刚进入职场,为何纷纷选择“闪辞”,且跳槽比例居高不下?通常认为,90后群体个性张扬,追求另类新奇,加之处事经验不足、职场定位不准、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及岗位,更偏好“易变性职业生涯”。实际上,90后群体快速离职频繁跳槽,不能单纯归结为物质原因或个人因素,也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XX后”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代际划分方式,上一代人总喜欢基于自己的认知为下一代人贴标签。从80后开始,国人便给新一代贴上新标签,如80后曾被称为是“垮掉的一代”,90后被冠之以“非主流”“功利”等标签。然而,这并不能作为否定一代人的理由,不能凭个案给90后群体贴标签。就事论事,闪辞不应也不能作为90后的“标签化”存在。据报道,美国的一项调查证明了爱跳槽成为年轻人的“世界通病”。尽管自大萧条之后,美国的失业率第一次降到了6%以下,但年轻人的失业率却依然不断上升,现在这个数字已扩大到中年人的两倍。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个最新调查显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并不能反映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只是年轻人可能比他们的上一辈更喜欢跳槽。

  在信息化时代,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就业选择越来越多,计划经济中“从一而终”“分配指派工作”等就业观念早已过时。90后大学生“闪辞”不过是对于需求价值得不到满足的正常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人力资源流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既包含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个人状况、就业准备等内在因素,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流行观念、就业政策、择业机会等外部因素。实现稳定就业,其择业偏好既要达成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还要实现自身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统一,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磨合过程。对90后大学生而言,基于更好发展的跳槽和自我追寻,不失为一种人生历练,也算得上是一种人生财富,理应受到宽容看待。

  为更好地减少90后“闪辞族”的出现,用人单位大有可为。用人单位要充分考虑90后的年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用人留人方式,采取事业、感情、待遇、制度等多种方式来挽留优秀人才,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只有用当其时、用当其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当然,作为教书育人重地的高校,也应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定位,避免不必要的“跳槽”和“闪辞”。

  适当的职业流动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职业流动会产生交易成本和一定损失。作为就业的主体,90后大学生应正视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求职中更应找准定位,平衡心态,积极主动就业。具体说来,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就业环境,对自身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规划,而不是盲目追求稳定、高薪、一步到位。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更应摈弃急功近利思想,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也可将其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