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徐泽洲
//m.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部署。《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深化人才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努力使上海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成为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成长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当前,上海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去年年初,市委书记韩正牵头,市委开展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号调研课题,其中重点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及“创新人才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上海人才20条”),从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环境营造等重点环节提出了20条举措,并出台了30多项配套细则,着力推动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集聚机制,加快培养国内创新人才,更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这次中央《意见》的出台为我们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

  《意见》明确的五条基本原则当中,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党管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人才原则也面临不断完善、优化和调适的任务。

  “党管人才”不是包揽一切、事无巨细,而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近年来,上海在“党管人才”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市委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每年都把人才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制定《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意见(试行)》,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推动全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实施意见,落实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人社、发改、科技等职能部门优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格局、夯实责任,加强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更好地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尊重市场和人才成长“两个规律”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尊重市场和人才成长规律,才能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要放开政府职能。人才不是管出来,是放出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消除对人才主体的过度干预”。在“上海人才20条”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始终把简政放权作为重要内容,着力在“放”字上下功夫。

  要放活人才管理。人才活力不够,很重要的原因是被身份、体制束缚。为此,我们在“上海人才20条”中,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鼓励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引进优秀的企业创新人才到高校兼职,打通科技创新平台与博士后流动站等科研机构间的通道,通过政策、资金和服务叠加,促进形成产学研用人才交叉流动的格局,以及创新成果不断溢出的制度环境,让人才动起来、活起来,最大限度释放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要放大市场效应。着力构建市场化的人才使用、评估、成长制度。一是探索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二是探索建立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真正按规律办事,特别要强化市场主体和人才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让人才“名利双收”。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秉持更加开放的人才理念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这次《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就当前上海而言,尽管在人才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突出表现在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急需引进和聚集一大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此,我们在“上海人才20条”中,做了一些先行探索,接下来要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引才用才机制,努力让有志于来沪发展的海内外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一是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制度,二是形成更具活力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三是构建“以用为主”的人才使用机制,帮助人才成就事业。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把优化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丰富、需求内容越来越多元。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呼应人才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成长与成才创造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这也是《意见》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

  近年来,上海坚持“不拼重金拼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挖渠引水、筑巢引凤的基础性工程和关键性举措,在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综合生态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将根据《意见》要求,进一步以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机制和开放办法,推动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努力使各方面人才在上海工作得顺利、生活得愉快。着力解除人才生活的后顾之忧。一是破解人才阶段性住房难题,二是优化海外人才医疗教育环境,三是发展包容先进的城市文化,四是加大扶持力度。(作者为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