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目前一些小说家对于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理解、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总是肤浅地认为写小说就是讲故事,似乎只要能把故事讲得有人物、有情节又有时空交代就是小说了,而对小说的文本意味及其文本特性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与探索却浅尝辄止。浮躁的现实可能导致一些小说家跨越小说的门槛太容易,所以,如此小说家写得小说根本不像小说。
以笔者之见,小说这种文体的门槛应该拔高。就中国本土小说理论研究成果及原创性小说文本创作实践而言,较之西方——彼此的水平还极不对称,中国式小说理论以及创作实践都还羽毛稀疏,有待发展、丰富的空间还一望无际,有人说当下一些小说写得太像小说,实在是过奖他们了。无论从中国小说理论、还是从西方小说理论,都让我们确信一个事实:小说并没有那么好玩,真正意义上的像小说的小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有些小说作品抑或小说家虽然得了这奖那奖,但明眼人心里都有数,得奖也是“水货”,以模仿、重复他人小说文本模式而赢得一时的“喧哗与骚动”,算不了什么真本事,这种奖充其量也只能自我安慰一下,既不能征服左右之近,更不能征服世界之远。
毋庸讳言,有些写小说的人尚未弄明白小说到底姓什么、是什么,动不动就搞出个长篇巨制招摇过市。窃以为,这种东西实在太不像小说,也不像是讲故事,倒很像是码字工在模拟文字游戏。这类小说作者由于从俗如流又过于自信,往往把小说看得太简单,于是写小说便成了他们的一种无难度的自娱活动,是觉得好玩才那么干的。常常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一年半载就能在电脑上“滚”出来一个“大雪球”,纵然很不像小说,却也会被一些“乐于助人”者吹捧上天。写小说不难,取得成功也不难,如此容易满足自娱的文字游戏,何乐而不为?
由此可见,小说创作也退化成了一种无难度的文字游戏。而把那些写得不好、缺乏创新、急功近利的小说冠以“太像小说”的帽子,不免有一些亵渎小说的尊严。从逻辑上说,写小说就应该像小说,我们太需要“小说气”,要当心不要把概念弄错了,即不要把小说家自身存在的问题诸如文化素养不足、想象力不足、原创创新意识不足等以“写得太像小说”这样的“蛮横霸语”取而代之。我们的确要反对那种匠气十足的小说,但批评的视觉要立足于小说这种文体自身问题去考察。须知,小说文体自身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及其方法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待开发,小说应该是什么样还拥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怎么就能说那些写得不好的小说太像小说呢?
的确,当下小说界无难度创作盛行,一些涉世未深、文化素养不足、文学才华还天缺一角的小说作者,常常在一种挡不住诱惑的心理机制蛊惑下就率尔操觚,轻易就侍弄出来一些长篇巨制,实在是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大不敬!说这种大不敬的小说太像小说,更是有一些愚弄意味甚或无知。倘若这仅仅是一种戏言也就罢了,然而某些立言好像是较真的,并不惜冒着逻辑的谬误硬去“美言”那些写得不好的小说“太像小说”,把质疑与追究转换成了一种不自觉的“高抬”,实在是一种误人子弟的评判逻辑。是啊,做人就应该像个人,写小说就应该像个小说;反之,做人不像个人,那就等于背离了做人的操守及准则。写小说也是如此,写小说只有像小说才是小说,小说也才有希望。正如马尔克斯等优秀的小说家因为丰富并填补了小说这种文体自身的某些空白,也就是说把小说打造得更像小说了,所以他们才成为优秀的小说家。此外,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都可谓是太像小说的小说。他们不仅是在写小说,而且也在研究小说、也在创造小说,从而使小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立足于世界文学大师的行列。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小说就是小说,写得像小说应该成为一切优秀的小说家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追求这一目标的本身,就意味着小说创作的一种高度、一种尊严,亵渎不起!小说文体的理论研究路径和创作方法实践路径还有如地下储存的某种能源,还有待于各路小说家不断去发掘并加以丰富,还原小说创作的高难度,让小说这东西用自身的尺度去检测、去验收哪些小说像小说、哪些小说不像小说,这才是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公正与尊重。
新文明的建构与结构上的整体转型 | 2014-01-13 |
新文明的建构与结构上的整体转型 | 2014-01-13 |
徐訏的疏离与刘以鬯的融合 | 2014-01-13 |
“是否真实”无法厘定散文的边界 | 2014-01-13 |
我们写作的经验与想象 | 2014-01-13 |
庄园记忆 | 2014-01-13 |
真实的“传奇”胜过万种虚构 | 2014-01-13 |
当代通俗文学呼唤科学批评 | 2014-01-13 |
练就捕捉生活的慧眼 | 2014-01-13 |
《逃出母宇宙》与“核心科幻”论 | 2014-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