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颜庆雄 漫画
引子
酝酿多时的员工持股试点意见终于“落地”。《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已经下发,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在年内启动试点。让国企活起来,改革是动力。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就是让国企活起来的改革举措之一。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进行讨论。
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亦可避免人才的流失
主持人:国有企业为何要实施员工持股改革?
匡贤明: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是如何有效激励职工。在所有的增长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物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作用体现出来。在民营企业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但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资本与劳动很难完全通过供给关系来确定。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只强调为货币资本的投入,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货币资本与劳动力资本在投资回报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客观上带来一系列问题。
因此,要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采取职工持股的方式,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它可以比较好地把货币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的投入结合起来,既能反映货币资本的效益,又能体现劳动力资本的价值,实现两者的“双赢”。
李长安:当前国企效益整体欠佳,市场环境比较严峻,如何激发国企活力显然是此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最重要背景。一方面,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建立企业与核心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形成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有利于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归根结底,对增强国企职工的凝聚力、改善国企股权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敬伟: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亦可避免人才的流失。而且,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所在。这一步走得坚实,其他配套改革才能有力有序突进,并取得系统化成果。
本次员工持股改革具有风险可控、谨慎推进和精准对标的特点
主持人:国企员工持股不是新鲜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企业对职工持股进行了尝试。与以往的改革相比,此番员工持股改革有何不同?
李长安:与以往的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相比,此次的试点方案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严”。《意见》对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涉及的试点企业条件、持股员工范围、出资入股方式、入股价格、股权结构、持股比例、股权流转等关键事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规定参与持股人员应为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而且党委、政府等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外部董事、监事不参与员工持股。这个界定对象就十分清晰。在持股比例上,也有明确要求,比如规定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总股本的1%,等等。这既保证了国有股东的控股地位,也能起到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
张敬伟:改革目标不同。上世纪末的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或赶上市场倒逼下的破产潮,或是官本位主导下的改制风,因而粗放、随意甚至难免存在违规套取国有资产的情况。现在的国企员工持股改革,是在政策主导和顺应市场的情境下,有序推进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是为了激活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其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而,此番国企员工持股改革,将不会再像以往半途而废。
本次员工持股改革具有风险可控、谨慎推进和精准对标的特点。譬如,试点企业不是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及科技类企业。对于持股员工也做了限制,精准到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才能入股。
匡贤明:以往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的一个最大教训就是,员工持股在具体实施中缺乏顶层设计,各地自行探索、自定标准,尽管盘活了一些企业,但也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
这次推进员工持股改革,明确了员工持股的顶层设计。《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事实上相当于员工持股的一次整体设计,对试点企业的资格,员工入股的资格、价格与资金,股权管理与流动等做了明确规定。
既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又要发挥地方创新作用,两者不能偏颇
主持人:吸取以往教训,此次国企员工持股改革要注意哪些事项?
张敬伟: 国企员工持股改革,还需在实践中完善,一纸《意见》要释放出现实的改革红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需要大步阔行,作为配套改革的员工持股改革,也没有太多试验的时间。改革要进行,监管要跟进,信息要公开,监督也不能缺位。
匡贤明:仍然要以史为鉴。国有企业员工持股,需要注意:第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只有在市场环境中,国有资本才不会出现被低估或者高估的可能。能否构建一个市场化的方式,避免行政化的定价,是关键所在;第二,要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这是国有控股企业推进员工持股改革需要关注的。暗箱操作,无法做到公开透明,势必引发各种猜忌,加大改革的阻力。第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地方探索创新。既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又要发挥地方创新作用,两者不能偏颇。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出员工持股的一整套制度,这是这项改革试点的基本目标之一。
李长安:从过去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情况来看,恐怕最大的问题还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障碍如果能够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还是应该可以克服和解决的。对于本轮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再次试水,必须严格按照“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的要求来开展。需要强调的是,包括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企改革可以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应该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市场,政府应该避免过多的干预为宜。因此,在相关制度的框架内,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以企业的利益和效益作为评判改革成功与否的基本准则,那么这项改革就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主持人
尹传刚(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嘉宾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深化国企改革要守护合法权益 | 2014-03-18 |
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是趋势 | 2014-03-18 |
沿着正确方向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 2014-03-18 |
“分类定位”为国企改革释放巨大空间 | 2014-03-18 |
迈出改革新步伐 国有企业增活力 | 2014-03-18 |
推进供给侧改革 国企重任在肩 | 2014-03-18 |
深化国企改革要着力体制机制创新 | 2014-03-18 |
国企改革系列评论 | 2014-03-18 |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 2014-03-18 |
国企改革关键在激发活力 | 2014-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