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耀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早已穿越了时空的界限,闪耀着永恒的真理光芒。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穿越时空的真理之光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意义
颜 旭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耀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历史见证了马克思如何从一个胸怀崇高理想的少年成长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西欧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学派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思想体系,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马克思主义早已穿越了时空的界限,闪耀着永恒的真理光芒。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人类解放道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革命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的发展史。为了探索世界发展的秘密,人类皓首穷经,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也催生了无数的思想学说。而在这之中,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试图揭示人类社会何以产生、何以运行、何以发展的答案。但社会历史现象的异彩纷呈,又极大地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至不时陷入唯心主义的思想迷途。直至马克思主义产生,人类才真正找到了认识世界的科学工具。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科学路径。历史是最好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年以来的世界风云变幻,反复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人类实现自身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习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历史地看,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解放”的探索和追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人们为战胜人对人的奴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篇章。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劳苦大众总是在“解放”与“奴役”的状态中徘徊。同历史上其他学说相比,马克思主义所关心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所追求的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新社会。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不仅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压迫者的利益和愿望,也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全人类的利益,并为当时身处奴役中的无产阶级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马克思是思想家,也是革命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年轻的马克思就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是对“实践”这种具体历史情境下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发现,使马克思主义超越了以往任何学说,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观下,马克思主义公开声明,它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为无产阶级解放而产生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纲领和实践方略的理论基础。“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人类回答时代新课题明确了科学的方法。1895年,恩格斯在致威·桑巴特的信中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正是这份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使得马克思主义虽然历经170年的洗礼仍能保持“美妙之青春”。纵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它始终“如同张开的口袋”,随时准备接纳新鲜的经验和新鲜的理论。正是得益于这种开放与发展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才能聆听时代的声音、吸收时代的精华,始终占领时代的最高点,始终具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170年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们始终面向时代、面向实践、面向世界的卓越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性理解 | 2016-06-01 |
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2016-06-01 |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16-06-01 |
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 | 2016-06-01 |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 | 2016-06-01 |
提高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 2016-06-01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 2016-06-01 |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2016-06-01 |
让真理永远闪烁耀眼光芒 | 2016-06-01 |
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 | 2016-06-01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