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以“卫星视角”看京津冀
韩林飞
//m.auribault.com 2017-06-21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京津冀目前的发展成效得益于“协同”,未来的方向则是在协同和均衡上做更多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起航3年多了,现在成效如何、进展如何?借助于卫星遥感技术,这一国家战略的发展成效,能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日前,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以遥感技术获取大区域空间信息,以可视化的效果呈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阶段性成效。

  借助遥感卫星,最直观的变化是交通。京津冀一体化率先突破的是交通,打通了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了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从卫星遥感传回的图像可以发现:京台高速、京秦高速、京昆高速等多处原有的“断头路”,现在都已经打通并投入使用。曾几何时,断头路由于行政分割、九龙治水而成为老大难问题,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下啃下了硬骨头。这说明,协同而不是分割,联动而不是孤立,逐渐成为发展共识,京津冀的协同能力在不断提升、联动机制在不断完善。

  环境改善同样引人注目。从卫星遥感图上看,京津冀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现好转趋势,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卓有成效。在图像上,一大片绿色葱茏的地带环绕北京西北,表明这几年来植被覆盖在明显改善。环境先行,这也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时就要求,“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当前,环境改善已经初见成效,也说明协同治理、地域联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为其他地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卫星遥感技术还能深入到区域的细部,发现更深层次的变化。图像显示,北京大红门、动物园等地区已关停多个市场,疏解部分商户;区域内物流货物堆积量明显减少,路面车辆也明显减少,对周边主干道路的影响程度也有所降低。这些变化,直观地反映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阶段性进展。“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则是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通过卫星图像也能看到存在的问题。从夜间图像看,北京、天津的城市灯火流光溢彩,相形之下,河北除了少数城市之外,还呈现出一派“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清冷。灯光与黑夜的对比,形象地折射出京津冀还存在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发展失衡。如果任由发展差距拉大,就可能影响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京津冀要协同发展,首先要均衡发展、联动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补偿机制,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地区内部的多方互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从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获得内生动力。

  京津冀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不仅关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长远发展,并且应当为其他城市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遥感卫星的图像启示我们:京津冀目前的发展成效得益于“协同”,未来的方向更要在协同上着力。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