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补齐“短板”有学问
梅明蕾
//m.auribault.com 2016-03-23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改革、转型的年代,政府总在风口浪尖。今年“两会”总理答记者问,再谈政府简政放权,被众多媒体拿来作标题的一句话是,“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群众办事的‘爽’”。此外,在有关创新型企业生长环境的讨论中,政府又被期冀“补齐‘氛围’的短板”。

  表达各异,意思相同,都希望政府能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百姓安乐的大环境。

  “揪”住政府不放,一是因其权力需要监督;二是当下“氛围”确有短板,“补齐”大有空间。最近的例子,即由武汉诞生了首家“独角兽”(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斗鱼引发开来。“独角兽”关乎经济发展的方向性、成长性、创新性,它们的诞生将使城市地位被重新估量,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城市多些如此“兽”类呢?而这些企业恰恰对城市“氛围”有较高要求,相对应地,对他们的资源(包括服务)倾斜更可想见。事实上,自去年起,武汉在支持城市“互联网+”成长方面,就新政频出,“政策”迭现,奖励倍增,彰显政府伟力的同时,或令某些传统经济体眼红。

  由上可知,补齐“氛围”短板,政府动用手中资源是个好办法。然而资源(包括行政方面的)本质上是稀缺的,从而对政府行为构成了硬约束。政府帮企业,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或差强人意,或过犹不及,一句话,把握好其中的度,学问大了去了。

  客观而言,当前语境下,相对于政府,企业和民众仍处弱势,“放权”的呼声才会不绝于耳。放权说来简单,其实有“消极放权”和“积极放权”之分,前者之放权,如总理所言,基本相当于“放任”,权力一放反正没我什么好处了,干脆听之任之,撒手不管,落得清闲。后者才是以企业和民众需求为本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目标,只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爽”。

  在竞争全国互联网产业版图的压力下,各地方政府没准都在努力“补齐‘氛围’的短板”。这里的关键或前提,是你要搞清楚自己究竟“短”在何处,换言之,你得拿准企业的脉象,看他们到底需求什么。这学问,政府大可从对“独角兽”的争取中有所悟,在今后的职能转变中更有所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