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政务公开,有助于保障公民和社会的知情权,减少沟通成本,打造阳光政府,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政务公开一直开展得不够理想,尽管高层不断在供给侧发力,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督促各级政府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却始终收效平平,难有起色,人民群众不是很满意。
眼见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祭出大招。在2月17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更厉害的是,《意见》要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这从一定意义上对政府系统形成了倒逼效应。
在我看来,“第一新闻发言人”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行政系统的第一个责任人,也就是文件中提到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具体来说,就是大到省长、市长,小到乡、镇长,在社会需要信息公开的时候,都应该带头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对着话筒发出权威的声音。“第一”还应该体现在反应的速度上。在行政系统内部,我国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治下出现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严重关切的事件,行政首长也应该第一时间内站出来,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这两个层面“第一”的存在,就必然要考验一级政府应对危机的反应速度,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领导人面对媒体的适应程度。对着媒体递过来的话筒,是必须拿出一点干货出来的,如果讲不出公众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那是真的会“红脸出汗”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作为一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平时就要练好内功,强化自己领导之下的政府的信息公开能力和响应速度。
政务公开,是信息时代政府官员的必备素养。两办的意见,也在倒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面对媒体的能力,如果表现不给力,老百姓不仅不会买账,甚至有可能造成舆论的“次生灾害”。当年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7·23”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放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一幕已经深深印在新闻发言人的历史上了。
在舆情灾害已经造成的情况下,政府主要负责人再站出来说话,往往错失了第一时间澄清事实、挽回形象的机会。天津爆炸事故便是如此,“第一新闻发言人”本应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结果却躲在那些局长、处长的背后,而这些具体部门的负责人,往往不具备调动整个行政系统资源的能力,得不到完整的信息,只能成为新闻发布会桌面上的提线木偶,重复着官话套话。真相不露面,猜疑和谣言就会满天飞。
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就不能护犊子。信息时代,真相是瞒不住的。就拿最近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来说,当地政府本有机会挽回形象,但却在剧情的一次次反转中丢掉了公信力。不仅主要负责人没有出来说话,甚至在没有掌握全面情况,没有联系上当事人的情况下,就胡乱发布“合理合法”的扯犊子调查结论,导致舆论大哗。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燕赵晚报:低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高调共...2010-03-03 |
燕赵晚报:低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高调共...2010-03-03 |
光明日报:如何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2008-12-15 |
中国青年报:利益泥淖让博士点斯文扫地2009-04-28 |
中国青年报:利益泥淖让博士点斯文扫地2009-04-28 |
留声2012-05-28 |
华池阁:刷卡变“刷脸”更要严打2013-05-31 |
检察日报:把空话轰下台不妨试试PPT2010-01-05 |
耿银平:新媒体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2015-04-23 |
检察日报:把空话轰下台不妨试试PPT2010-0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