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一帆:电视“问政”别搞成“秀政”
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某地省、市两级电视台分别邀请笔者担任电视问政媒体提问代表。答应之后,又不得不拒绝:其一,对方明确限定了提问的内容,且要求不能更改;其二,被提问部门来电公关,请求问政时“高抬贵手”(据1月10日《人民日报》)。
电视问政既是堂“现场课”,也是“曝光台”;既是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治庸问责的方式。电视问政对干部揭短亮丑,爆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用监督传递压力,让压力推动执行。以此,能够更好地检验干部的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达到“提纯”“洗涤”之目的。
当前,有些电视问政大有向“形式主义”靠拢的趋势,一些不正之风也露了头。比如,节目对提问的内容作了明确限定,被提问部门请求问政时“高抬贵手;官员事先做了充足准备,现场回答各个问题都能头头是道,但落到实处却成为了“水中月”“镜中花”……如此一来,电视问政成了表演的大“舞台”,形式大于内容,遮掩庇护多于批评指正。我们不禁要问,电视问政岂不是违背了初衷?带有了“秀”的味道?
电视问政是个好节目,但它不能成为敷衍或欺骗群众的“舞台”,更不能带有“秀”的味道。建议加大群众评议力度,提高问政中群众所占的比重,从各地区、各行业中选好代表,让更多群众参与电视问政节目,给干部表现举牌评分,对节目效果评议评价。另外,节目现场应该多些真刀真枪、认真较劲,多帮助干部排毒出汗、化骨疗伤,倒逼他们主动作为。唯此,才能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切实行动回应民声、赢得民心。
编辑:丁斌斌
长江日报:电视问政是“治吏”平台2013-06-19 |
长沙晚报:“电视问政”不能只是“真人秀”2013-07-05 |
“电视问政”须有“人大质询”接力2013-07-16 |
严辉文:缓解电视问政疲劳症2014-07-09 |
乾 羽:电视问政应多点“问题意识”2014-07-15 |
邓子庆:“电视问政”不能问了白问2014-07-17 |
薛家明:不能满足电视问政的“舞台效果”2014-07-22 |
电视问政的喜与忧2015-07-23 |
朱珉迕:“电视问政”与“能上能下”2015-07-30 |
云 舒:莫让电视问政止于“红红脸”2015-09-21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