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听起来很美”
王群
//m.auribault.com 2016-04-0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些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定位认识不清,一些政府官员甚至将智慧城市视作“标签”式的政绩工程。我们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为牵引,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为重点,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最终呈现一幅“居民生活便利、生态环境宜居”的人性化智慧生活图景。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智慧城市”分论坛上,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直言,目前有的地方智慧城市概念被一些IT企业绑架了,成为其推销产品的一个渠道,一些部门建立了许多信息孤岛,相互之间不来往,把智慧城市系统割裂了。

  街上,老人万一摔倒,通过佩戴便携式定位设备,能立刻发起求助,路人不必犹豫“扶不扶”;将垃圾放在智能感应垃圾环保箱的投放口,垃圾盖便会自动打开,还具有自动除异味、压缩垃圾等功能;在公交站点,公交电子站牌可以清晰显示公交车还有多久到达等信息……不知不觉中,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智慧生活场景,慢慢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简单来说,智慧城市的理想愿景就是用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具品质。

  自IBM公司2010年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概念以来,得益于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不仅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也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喊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但相关城市服务的落地实况并不尽如人意。不少市民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只是停留在“高大上”的概念想象层面。市内交通依旧拥堵、雾霾天气持续加重、智能会诊几无试点、公共服务机构办事效率并无明显提升……智慧城市似乎只是“听起来很美”。

  由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少地方关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缺乏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和通盘考量,顶层设计以及相应的法制保障亟待完善。一些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定位认识不清,一些政府官员甚至将智慧城市视作“标签”式的政绩工程,在缺乏实际调研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一些智慧城市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碎片式的“智慧项目”代表不了智慧城市的整体落地,我们需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为牵引,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为重点,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最终呈现一幅“居民生活便利、生态环境宜居”的人性化智慧生活图景。

  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治理,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如果政府大包大揽,依靠行政权力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就会回到传统城市的发展路径中,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政府应提供相关建设框架和标准,营造出健康合理的竞争环境,让相关企业有序进入各个细分领域,而市场化主体将会成为智慧城市的主流建设力量,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政企联动的智慧城市创建体系。

  出于利益机制带动的商业逻辑,企业往往比政府更能敏锐地捕捉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潜在商机,这对智慧城市建设无疑会形成强大创新推动力。通过企业间的跨界组合、市场化推进,逐步改变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重项目轻需求、有口号无内容”的畸形状态,让智慧服务真正落地生根。事实上,当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以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多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先锋。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在我国的前列,如新加坡的电子政府体系让市民和企业能随时随地参与到政府机构事务中;日本建立了智慧城市试验田,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型。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国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参照。

  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要让百姓感受城市生活的温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