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是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消息: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高峰期,然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7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但很多消费者对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见2月15日《人民法院报》)
“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结局尴尬。一方面,“限塑令”本身的环保诉求难以兑现;另一方面,即便“限塑令”被搁浅,似乎已很难被提起。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目的正是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机制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最终保护生态环境。
“限塑令”难以落地,问题出在哪里?媒体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是单纯的塑料袋付费使用行而不远。因为消费者付费以后,容易产生某种代偿心理,使用起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二是缺乏刚性的执法力度与相应的配套举措。如此,塑料袋厂家就容易违规生产,超市方自然也乐于将有偿塑料袋作为生财之道,于是就有了“限塑令”长达7年的名存实亡。
不妨更清晰些来表达,“限塑令”陷入“你好我好”中,似乎没有谁的利益受到影响——厂家违规生产塑料袋,却不被执法者所威慑,还能借此生财;超市、商场等仅出售塑料袋就可带来可观收益,从免费提供到有所获利,何乐不为?而消费者逛超市时多付出几角钱,似乎也难以感受到痛点。至于大量使用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会有怎样的后果,有几个人真正在乎?如此,“限塑令”难以落地是必然的。
因此,必须打破“限塑令”背后的“大家好”格局。这需要执法有力,以严格的责任机制倒逼执法者,令其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违法生产、销售和消费等行为。同时,研究对现有塑料袋的相应替代品,令其尽量方便廉价,减少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使用依赖。
没有一场移风易俗会速成,少用甚至不用塑料袋的倡导,也不例外。正如观察家所指出,对个人而言,限塑是一场左右手的战争,左手是环保,右手是方便,到底是要方便,还是要环保,不免令人踌躇。7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依靠单一的“不免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环境与生态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限塑已经刻不容缓。
人民日报:“超薄袋”为何禁不住2009-04-23 |
人民日报:“超薄袋”为何禁不住2009-04-23 |
燕 子:限塑令需给力推进2011-06-01 |
杨少波:思想上“限塑”更重要2009-04-29 |
卞广春:“禁塑令”都来了,“限塑令”还好吗2015-01-07 |
堂吉伟德:尴尬限塑令暴露执法无力2015-05-28 |
新华网:限塑令为何成“半拉子”禁令2009-01-10 |
“限塑令”是时候升级为“禁塑令”了2016-02-16 |
推行“限塑令”重在打破博弈格局2016-02-16 |
新华网:限塑令为何成“半拉子”禁令2009-0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