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今日推荐

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任仲平
2016-10-24 08:39:59  来源: 人民日报

  (一)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历经磨难,而是保持初心。

  从神舟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天宫”,到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从“一带一路”打开合作共赢的筑梦空间,到G20杭州峰会留下的中国印记……刚刚过去的这些日子,人们为“行进中国”的脚步震撼之时,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执政党。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这个走过95年历程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也时刻面临着如何理解自身的命题。如果说,带领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壮丽征程;那么,让一个党员比德国等欧洲大国人口都多的大党时刻保持初心、不断焕发生机,无疑更是一个世界级的挑战。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涤荡“四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铁腕反腐,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强调“四个意识”,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坚强领导核心;践行群众路线,倡导“三严三实”,推动“两学一做”,深化党内教育,锻造合格党员……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是要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生活,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二)“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什么在管党治党中,党内政治生活被放在首要的位置?

  1981年,人民日报刊发时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的《关于党风问题》一文,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抗战时期,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工作,“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全军同志都无条件地执行。

  为什么仅凭“嘀嗒、嘀嗒”,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全党行动如一人?这是因为,延安时期,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效的党内思想教育,扭转了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全党“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向党中央看齐,维护中央权威、贯彻中央指令,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从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到延安整风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再到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95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回答着这样的关键性问题:党员如何坚守誓词,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党如何自我完善,成为一个“郑重的党”?

  25年前,一场“平静的葬礼”将苏联埋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让人深刻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健康的政治生活、严密的组织纪律,助力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从官僚化、等级化,到放弃民主集中制、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苏共亡国亡党也与党内政治生活失序失常有关。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决定党的战斗力的,不仅是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要让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真理的力量,又有人格的力量,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严明的纪律,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顶得上。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这些长期探索形成的治党经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什么时候严肃对待这些规范,就能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反观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时期,往往也是政治错误集中爆发的时期。“左”倾路线大行其道,“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乃至文化大革命,给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无一例外都是党内政治生活出了问题。

  在许多人看来,建党95年、执政67年的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有活力的政党”。探求中国共产党的秘密,一个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以经常性、严肃性的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团结,统一党内意志,并把这个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便只是简单的“嘀嗒、嘀嗒”声。

1 2 3 共3页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警惕环保“虚假整改”背后的真问题

    “虚假整改”,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环保督察通报中。去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轮督察交办问题抽查,发现山东省广饶县对交办问题查处不力,对近20万立方米混有危险废物的垃圾简单覆土掩埋后,便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整改到位,“虚假整改,敷衍应对,性质十分恶劣”。

  • 中工时评:富翁豪掷650万美元送女上名校,该咋看?

    面对汹涌舆情,步长制药董事长公开回应称,此650万美元跟公司财务无关,言下之意这并非公款,而是个人资产消费;接着,董事长之妻辩称,这650万系被中介骗捐,自己也是受害者。然而,舆论紧追不舍,有媒体开始质疑步长制药发家史……

  • 中工时评:功臣“原三刀”们如何才能安享晚年

    曾经参加十次原子弹试验,并加工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部件“铀球”的原公浦,被赞誉为“原三刀”。因为他用普通机床,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地加工了铀球的最后三刀,丝毫不差,被钱三强形容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然而这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如今却陷入吃不起抗癌药的境地。

  • 中工时评:公共场所配备AED,难么?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猝死而离世,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不幸者中有六成发病于医疗机构之外,如果当时身边有AED,悲剧或可避免。

人物

  • 吴鹤臣众筹治疗费需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在德云社庞大的演员团队中,在郭德纲数以百计的徒弟里,吴鹤臣原本并不是显山露水的一位。可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百万众筹”事件的持续发酵,还在医院进行救治的吴鹤臣,却一下子就成了知名人物。

  • 八闽第一闸:他的停车对标水平,相当于三分球十投九中

    6 八闽第一闸:陈承仪1993年,陈承仪从广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福州机务段。当一名火车司机是他从小的梦想,他学的是内燃机车专业,单位却只有蒸汽机车。他便从学习司炉开始干起,感受到工作生涯起步的艰难。

  •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

    在女儿心中,王孝和对家庭充满爱,但为了党的事业,他可以牺牲一切,父亲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的革命者之歌,激励着后人为祖国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 4720米高原,他已坚守28年

    318国道色季拉山段海拔达4720米,这里空气稀薄,紫外线异常强烈,而林芝公路局八一公路养护段110道班的普布单增,在这里一守就是28年。长年与他作伴的,是呼啸的山风、洁白的大雪、滂沱的大雨,冻僵的手指、结冰的眉毛、通红的鼻头是他真实的写照。保畅通、救危难,他坚守着公路人的使命,为司乘人员照亮了色季拉山的崎岖山路。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