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7日7点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两名男性航天员发射升空,进入太空后将与天宫二号在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组合体运行第30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此次载人航天的航天员也已确定,已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两次飞行任务的景海鹏第三次出征,担任神舟十一号的指令长,在中国航天员中尚属首次,景海鹏以50岁“高龄”上天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景海鹏的搭档是38岁的航天员陈冬。
此次神舟十一号载人升天的重要任务当然是科学研究,首先是航天探索的技术尝试和检验,如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一方面地面人员将根据两个飞行器轨道的偏差来控制飞船变轨,经过若干次修正让飞船一点一点接近天宫,直到相距约50公里的位置;在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速度要从之前的每秒7.8千米降到每秒0.2米,同时采用全新升级的“对接天眼”——光学成像敏感器(CRDS),以便让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既快又严丝合缝地对接到一起。
此外,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检验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太空中的人体生命科学研究。
太空生命科学研究在此次还有新的内容,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太空养蚕”将随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进行。这一实验是要证明,在失重情况下蚕吐出的蚕丝是否会比较粗,韧性较强,因而可应用于不同范畴,例如制作航天服。
所有这些研究既是纯粹的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但同时在客观上又是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竞争。
在中国的探索之前,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ISS)的设想,后来共有16个国家参,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这16个国家中,既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洲航天局的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有南非、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唯独没有中国。
在国际空间站筹划建设之初,美国就反对邀请中国参与,理由是太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反对中国加入。到了201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以国家安全的理由,禁止美国与中国的航空航天计划有任何接触,中国被挡在国际空间站门外。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冲突与合作研究所又发布了一项“中国梦,太空梦”的报告,报告的结论之一是,中国正通过其太空项目,将自己转化成一个军事、经济、技术大国,并以牺牲美国领导力作为代价,这对美国利益有很严峻的影响。
然而,把中国全面阻隔在空间探索之外既不现实,也根本做不到。因为科学研究和太空探索需要全球科研人员的合作,尤其是在展望未来移民太空之时,国界、国籍、意识形态和种族的分界将全面消失和根本不起作用,因为,太空这样的多维空间没有有形的界线。
2003年,中国第一次把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之后又有多名男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接着中国掌握了太空行走和轨道对接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小型空间站”——天宫二号,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独立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此外,中国也向月球发射了好几个飞行器,并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
现在,中国又要在自己的“小型空间站”上进行航天之外的生命科学研究,虽然目前还赶不上国际空间站的生命科学研究,例如国际空间站上已经种植出了蔬菜,并且宇航员已经在试吃,还有在对小鼠进行骨骼肌萎缩的研究,以便通过这样的研究找到阻止宇航员在经历太空旅行之后以及未来人类移民其他星球所必然要发生的骨骼肌萎缩的方法,但是,中国的迎头赶上只是时间问题。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之前,2016年4月6日,中国的实践十号卫星还搭载了牛、羊等家畜的体细胞、干细胞、精子等材料进入太空进行家畜航天生物育种实验。
面对世界上第三个能把人送上太空的中国和第三个能建造空间站并能实施飞行器空间对接的国家,他人的封锁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且,当中国的技术和太空科学研究更有成果后,会有更多的人主动前来合作以开展更为广泛和有利于所有人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到了太空之后,国家的边界和国籍就自动消失了,最明显的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合作才能完成研究并保证无论是航天员还是研究人员,抑或未来的移民的安全和生存。
经济日报:高扬自主创新旗帜2014-06-11 |
张 贺:中国为何成了“世界拯救者”2015-11-19 |
天宫二号是真正的中秋大礼2016-09-16 |
国平:中秋夜,圆月映照航天梦2016-09-16 |
天宫二号,中国航天梦再出发2016-09-16 |
嫦娥奔月成为现实,天宫展翅再次飞翔2016-09-16 |
从“东方红”到“天宫”2016-09-18 |
共庆天宫逐月 共筑航天梦想2016-09-18 |
航天梦靠追赶 中国梦要实干2016-09-18 |
神舟十一在太空书写中国梦2016-10-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