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读书无用论”无关读书关乎公平
丁永勋
//m.auribault.com2015-08-04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读书功用的降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与其感叹大众短视、知识无力,不如推动改变资源分配和教育体系的不合理之处,让教育和人才流动更公平。

  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又有了新含义:以一个人所学知识能不能很快转化为财富或地位,来衡量读书是否有用。

  尽管很多人对读书无用论不以为然,但近期一项看起来颇为专业的田野调查却试图说明,读书无用论在中国乡村的抬头,并不是被媒体故意渲染起来的伪命题,而是实实在在冲击当下乡村社会的真问题。

  虽然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都有一定局限性,但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调查发现,尽管持读书无用论观点的人在调查对象中并不占多数,但40.46%的比例仍然很大;而越是贫困的阶层,对读书无用的认同度越高;子女完成教育阶段较高的农户家庭,对读书无用性的认同度反而更高。

  如何解读这个调查结果?是不是读书无用论正被更多的人接受认同?

  必须指出,这里说的“读书”,并不是指学习知识的精神活动,而是指接受现行学校教育的消费行为。除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不正常年代,恐怕没有多少人认为读书学习是没用的。所谓读书有用无用,更多是出于社会成本的考量,是家庭对教育消费用脚投票的选择。

  农民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现实基础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比不读大学的好就业、收入高,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读书改变命运的功能在变弱,甚至还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情况多了,读书无用论出现抬头,并不奇怪。

  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只怪农民短视、功利。没有人会否认知识的力量,读书当然是一项高贵的精神活动。还有人用数据证明,从长远来看,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跟未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是正相关的。但即

  便如此,也不能说明农民出于利益考量的选择,就是非理性或不合理的,而应该从整个教育和社会环境上找原因。

  读书功用的降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积极的方面说,是因为社会开放和流动性不断提高,农村孩子走出去只有读书一途的情况变了,职业选择和成功的标准也更加多元;消极的方面是,农村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差距在拉大,社会流动的门槛越来越高,阶层固化日益加重。另外,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所学非所用,影响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让读书显得更加“无用”。

  所以,读书无用论即便真实存在,也跟“读书”这件事本身无关,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其感叹大众短视、知识无力,不如推动改变资源分配和教育体系的不合理之处,让教育和人才流动更公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