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集
何 申
//m.auribault.com
2017-12-06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出古北口、冷口、喜峰口、义院口等长城大小关隘,在承德这一大片广袤山地里,赶集逛集,从来都是塞北人生活中的一件快事。直到今天,即便大小超市近在咫尺,城市扩展揽怀乡郊,很多地方村庄没有了,庄稼地没有了,连平房都没有了,但“集”还有,而且愈发生意兴隆、人货两旺。
两年前我从承德市内搬到高新区,临滦河而居,周边高楼林立街道宽敞,一派城市风貌,以为从此再难觅昔日乡景。谁承想就在滦河岸边,忽地就冒出一处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集——不是城里的早市或农贸市场,也不是随意占地经营的无序野市,而是传统地道的、有规章的集。平日空地一片,沙土碎石不甚平整,更无片瓦建筑。然一旦逢五逢十日子,无论刮风下雨,伴着晨曦一抹,八方村民大车小车携筐挎篮,从远近乡下带着货物悄然涌进。随即,肉鱼禽蛋食果花、衣帽鞋袜与零杂等等,按行论类,不争不抢,各就其位。或支棚搭板,或就地铺开。转眼间,嘿!纵横四五,环形两圈,集路成形也!待红日东升,众多市民步行开车如潮水般出得城来,欢喜地尽入集中,偌大的场地里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交易情景,这边吆喝:南来的北往的,这土豆出自围场的;那边叫喊:东走的西行的,这莜面产自丰宁的……
不要说春风夏日秋阳,就是三九寒冬北风呼啸,一旦你步入这地界,就会被其间的氛围感染,兴奋得浑身发热、脸现红光。丰盛的物品,低廉的价格,卖家的大方,买者的爽快,伴着蓝天白云,奏出的是一曲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塞上乐章。
更奇的是,及近晌午,竿影将直,大集兴致正盛之时,不待曲终,就圆满收场皆大欢喜了。回首再望,偌大营盘,仿佛飘入云端,得胜曲余音尚在,人马已无影无踪。滦水滔滔,身旁依然是一片静谧岸地,看似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留在人们心中的,则是对新时代的感受与舒畅,还有对下一个集的思盼……
这就是“集”:一时聚集之市场也。定时定地,忽之即来,呼之而散。
塞北的集,太远的我说不好,五十年前我下乡插队时有一阵子,集还是被批判的对象。即便如此,社员还要冒着被抓的危险,偷偷将自家生产的瓜果、烟叶、鸡蛋等拿到集上出售,换点钱再到供销社买盐、打灯油。日后农村改革的成果,亦是最先在集上显现出来:不让上市的粮食可以买卖了,骡马交易恢复了,亦有人专门在集上做买卖了;反过来,集上的需求又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商品化。集,开放丰盈与否,已不是简单的满足生活之需,而是时代发展民众富足与否的晴雨表。
说来惭愧,当初搬离市内,多少有点躲开喧哗的意思。而如今,我又爱上了这充满乡土气息的大集。在塞北,赶集与逛集是两个不同概念与行为。比如赶集,有赶路的意思。俗话讲,集不认戚也不等人。去早了,卖家心气高,价钱也高,亲戚去了也一样;去晚了,便宜的东西卖没了,亲大爷来了也没有。故时间紧又有急需的买家,都是事先想好,掐准时间,一旦出发,便拿出赶路的姿态。进得集内,货比三家,果断下手,心满意足,即往回返;而逛集者,则是没有什么固定选项,多是悠哉地边走边看边问,遇见合适的就买点,空手出来也正常。
我基本上是个优哉游哉者,去集上不为买什么,只愿意看那里拉不尽卖不光的货,看老老少少满是幸福的笑脸,看卖者手抓一摞钱票,随意得好像抓着一沓豆片,看买者价也不问秤也不看,只是不停地指这要那……我不知道哪个朝代的集市是这等景象,但我太清楚当年的集上,买者卖者或斤斤计较,为几分钱争吵,或为争抢奇缺的物品,挤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说来城里的超市商场什么货物都有,但城里人为何舍近求远来赶集逛集?我问过几位熟人,他们说来集上绝不为东西便宜,只是想寻找一种久违的感觉。
一个个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集,将塞北这片古老山地上发生的巨变演绎得活灵活现。集因此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寸土寸金的高楼林立之畔占有一席之地。
塞北的集,大凡相距较近的,日子必然错开。距我家不远处,有个“三、八”集。那天我去逛,见那集的一旁分明是有大路的,却非要待在路边长长的河床里。及近,我明白了,这就是冬季塞北集的特点:此时河床无水且干燥平坦,两岸如墙遮风挡尘,阳光直直在河床内,温暖得很,又不影响交通。河床弯曲着向山里延去,五彩缤纷的集也随之飘进山里。高速公路桥墩在集中高高耸起,车辆在半空中飞过,与这大集相映成趣——城里人在此寻到乡愁,乡下人于此领略城市,这难道不是城乡一体化又一新的画面吗!
集里的经营者,本多是周边的农民,但其中大部分人如今已是市民身份。城市再扩,总有尚未扩到的乡村,除了走批发的,卖点自家土产的也不在少数。那日,我又见到邻居张老汉在集上卖萝卜。张老汉七十多岁,跟他三小子与我住一个楼,他老家在高新区边缘,还有老房子和菜地。张老汉种的萝卜又甜又脆,在集上很受欢迎。我问他:您不在咱门口那个集卖吗,咋又来这了?
张老汉说:闲着难受,有集就来卖呗。
我说:这东西挺沉,咋弄来的?
张老汉指着路边说:三小子开车送来的。
路边停着辆宝马,我惊讶:什么,用宝马拉萝卜?
张老汉说:我管他啥马,是马就得拉东西,不拉叫啥马?
我不知说什么好,往前走了一阵,看看时间不早又转回来,见张老汉的三小子从路边过来,问:差不多了,回去不?
张老汉吼一声:集没散,干啥回!
三小子没吱声,退到一边等着。
我上前说:这大冷天,要不我去劝劝?
三小子说:别,只要他高兴,就好。一到楼上,他就浑身不得劲。一到这集上,您看他精神的,啥病都没有了。
我们都乐了。
集上不知哪个摊上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心里唱:我爱你,塞北的集!
两年前我从承德市内搬到高新区,临滦河而居,周边高楼林立街道宽敞,一派城市风貌,以为从此再难觅昔日乡景。谁承想就在滦河岸边,忽地就冒出一处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集——不是城里的早市或农贸市场,也不是随意占地经营的无序野市,而是传统地道的、有规章的集。平日空地一片,沙土碎石不甚平整,更无片瓦建筑。然一旦逢五逢十日子,无论刮风下雨,伴着晨曦一抹,八方村民大车小车携筐挎篮,从远近乡下带着货物悄然涌进。随即,肉鱼禽蛋食果花、衣帽鞋袜与零杂等等,按行论类,不争不抢,各就其位。或支棚搭板,或就地铺开。转眼间,嘿!纵横四五,环形两圈,集路成形也!待红日东升,众多市民步行开车如潮水般出得城来,欢喜地尽入集中,偌大的场地里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交易情景,这边吆喝:南来的北往的,这土豆出自围场的;那边叫喊:东走的西行的,这莜面产自丰宁的……
不要说春风夏日秋阳,就是三九寒冬北风呼啸,一旦你步入这地界,就会被其间的氛围感染,兴奋得浑身发热、脸现红光。丰盛的物品,低廉的价格,卖家的大方,买者的爽快,伴着蓝天白云,奏出的是一曲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塞上乐章。
更奇的是,及近晌午,竿影将直,大集兴致正盛之时,不待曲终,就圆满收场皆大欢喜了。回首再望,偌大营盘,仿佛飘入云端,得胜曲余音尚在,人马已无影无踪。滦水滔滔,身旁依然是一片静谧岸地,看似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但留在人们心中的,则是对新时代的感受与舒畅,还有对下一个集的思盼……
这就是“集”:一时聚集之市场也。定时定地,忽之即来,呼之而散。
塞北的集,太远的我说不好,五十年前我下乡插队时有一阵子,集还是被批判的对象。即便如此,社员还要冒着被抓的危险,偷偷将自家生产的瓜果、烟叶、鸡蛋等拿到集上出售,换点钱再到供销社买盐、打灯油。日后农村改革的成果,亦是最先在集上显现出来:不让上市的粮食可以买卖了,骡马交易恢复了,亦有人专门在集上做买卖了;反过来,集上的需求又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商品化。集,开放丰盈与否,已不是简单的满足生活之需,而是时代发展民众富足与否的晴雨表。
说来惭愧,当初搬离市内,多少有点躲开喧哗的意思。而如今,我又爱上了这充满乡土气息的大集。在塞北,赶集与逛集是两个不同概念与行为。比如赶集,有赶路的意思。俗话讲,集不认戚也不等人。去早了,卖家心气高,价钱也高,亲戚去了也一样;去晚了,便宜的东西卖没了,亲大爷来了也没有。故时间紧又有急需的买家,都是事先想好,掐准时间,一旦出发,便拿出赶路的姿态。进得集内,货比三家,果断下手,心满意足,即往回返;而逛集者,则是没有什么固定选项,多是悠哉地边走边看边问,遇见合适的就买点,空手出来也正常。
我基本上是个优哉游哉者,去集上不为买什么,只愿意看那里拉不尽卖不光的货,看老老少少满是幸福的笑脸,看卖者手抓一摞钱票,随意得好像抓着一沓豆片,看买者价也不问秤也不看,只是不停地指这要那……我不知道哪个朝代的集市是这等景象,但我太清楚当年的集上,买者卖者或斤斤计较,为几分钱争吵,或为争抢奇缺的物品,挤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说来城里的超市商场什么货物都有,但城里人为何舍近求远来赶集逛集?我问过几位熟人,他们说来集上绝不为东西便宜,只是想寻找一种久违的感觉。
一个个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集,将塞北这片古老山地上发生的巨变演绎得活灵活现。集因此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寸土寸金的高楼林立之畔占有一席之地。
塞北的集,大凡相距较近的,日子必然错开。距我家不远处,有个“三、八”集。那天我去逛,见那集的一旁分明是有大路的,却非要待在路边长长的河床里。及近,我明白了,这就是冬季塞北集的特点:此时河床无水且干燥平坦,两岸如墙遮风挡尘,阳光直直在河床内,温暖得很,又不影响交通。河床弯曲着向山里延去,五彩缤纷的集也随之飘进山里。高速公路桥墩在集中高高耸起,车辆在半空中飞过,与这大集相映成趣——城里人在此寻到乡愁,乡下人于此领略城市,这难道不是城乡一体化又一新的画面吗!
集里的经营者,本多是周边的农民,但其中大部分人如今已是市民身份。城市再扩,总有尚未扩到的乡村,除了走批发的,卖点自家土产的也不在少数。那日,我又见到邻居张老汉在集上卖萝卜。张老汉七十多岁,跟他三小子与我住一个楼,他老家在高新区边缘,还有老房子和菜地。张老汉种的萝卜又甜又脆,在集上很受欢迎。我问他:您不在咱门口那个集卖吗,咋又来这了?
张老汉说:闲着难受,有集就来卖呗。
我说:这东西挺沉,咋弄来的?
张老汉指着路边说:三小子开车送来的。
路边停着辆宝马,我惊讶:什么,用宝马拉萝卜?
张老汉说:我管他啥马,是马就得拉东西,不拉叫啥马?
我不知说什么好,往前走了一阵,看看时间不早又转回来,见张老汉的三小子从路边过来,问:差不多了,回去不?
张老汉吼一声:集没散,干啥回!
三小子没吱声,退到一边等着。
我上前说:这大冷天,要不我去劝劝?
三小子说:别,只要他高兴,就好。一到楼上,他就浑身不得劲。一到这集上,您看他精神的,啥病都没有了。
我们都乐了。
集上不知哪个摊上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心里唱:我爱你,塞北的集!
编辑:张苇柠
何 申:也说“塞翁失马”2014-03-24 |
王 婵:时间改变了“黄金周”什么?2015-10-08 |
【乌镇峰会大家谈】互联网的精彩从乌镇开始2015-12-16 |
中国高铁,靠创新领跑时代2016-09-14 |
从素人综艺看人生真味2016-10-28 |
离别的脚步,是为了追寻时代的进步2016-11-02 |
从素人综艺看人生真味2016-10-31 |
边地朗读者2017-03-10 |
用历史眼光 看责任2017-06-06 |
没有哪一次远飞不需要换羽2017-09-18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