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浏览新闻得知,越南的斗笠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斗笠在他们那里历史悠久,早在2500-3000年前已经刻在了玉屡铜鼓以及陶盛铜缸上。当然,斗笠在我们这里历史同样相当悠久,但给越南占了先,不知道是我们没意识到申遗,还是好东西太多,不屑于此。
越南女子喜欢戴斗笠,我们在影像中都见得多。笔者童年时越南还在跟美国打仗,因为我们支持越南,所以出版了不少越南抗击侵略的小人书。印象中,画面上不管是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是年纪轻轻的姑娘,头上往往都戴着一顶斗笠。后来看陈英雄他们的电影,《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等,更坐实了这一点,还要加上传统的服饰“奥黛”。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也有个镜头:一名女子左手用斗笠作掩护,一路挤到正在准备起飞的美军直升机前,右手将手榴弹丢进机舱,炸毁了直升机。
我们的斗笠在功能方面和越南的无甚二致,既用于遮阳也用于挡雨。越南斗笠是以竹子作为骨架,再缠上棕榈和坚韧葵丝编成,我们的一般用竹篾、箬叶或棕皮等。归根到底,双方都属于就地取材。东晋周处《风土记》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这几句民谣是说,友谊的保持,不该因地位变化而变化。戴笠、乘车,一个比喻贫贱,一个比喻富贵。众所周知,原来国民党军统头子就叫戴笠。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说,有一年圣诞节晚会,戴笠请了许多留过学的朋友和眷属帮助筹备,“到半夜休息时,女客人中有人称赞他的名字取得太好。他非常得意地说‘这是古人代他取的’,并逼问在座客人,看到过有关他名字来源的书没有”。然后戴笠翻出书来,念的就是这首民谣。
周处所说的越俗,不知是何时的“越”。《国语·越语》里,越王勾践败退于会稽之上,宣示三军:“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因此给他讲道理,商人往往夏天要储备皮货,冬天要储备细葛布;旱时要准备舟船,涝时要准备车辆,以备不时之需。培养文臣武将也是这样,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敌国入侵的忧虑就掉以轻心,“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现在这样做有点儿晚了,给人家赶到这步了,“然后乃求谋臣”。勾践很会说话:“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只要你先生开口,就不叫晚。当然我们都知道,勾践灭吴之后,也灭了大夫种本人。如范蠡所言,勾践这个越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这种情形与民谣所言,便截然相反。
元稹在《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启》序中,不知为何把“越”换成了“楚”,说“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车戴笠不忘相揖之誓,诚以为贵富不相忘之难也,况贵贱之隔不啻于车笠之相悬”。但是同样如我们所看到,无论“越”还是“楚”,说归说,做归做,“楚”俗的结局与“越”俗完全一样。《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道出那句著名的“苟富贵,无相忘”,实际上是越俗民谣的浓缩版。然而“他日相逢”呢?“其故人尝与庸耕者”知道陈胜当王了,来叙旧了,为“陈王斩之”,理由是“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然而,陈胜称王的时候,政权不是“号为张楚”吗?不是视楚国为正宗吗?
大夫种所说的蓑笠,一般来说是标准的渔家装束,所谓“笠冠?袂”。《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贾宝玉因为“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来到潇湘馆,林黛玉就笑他是“哪里来的渔翁!”当然,贾府的茄子不是刘姥姥家的茄子,笠冠?袂也是这样。“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便问宝玉“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告诉她,是北静王送的,“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给宝玉这样一描述,他这顶斗笠简直就是寻常觅不得的工艺品了。
越南的斗笠是圆锥形,我们的一般是圆的,就像电影《刘三姐》里刘三姐戴的那种。《世说新语》又提供了一种,说谢灵运“好戴曲笠”,也就是笠上有柄,由而后垂。因为像大官外出时仪仗用的曲柄伞的形状,所以隐士孔淳之说谢灵运会装,表面上戴顶斗笠,好像要当个平头百姓的样子,实际上潜意识里还是忘不了荣华富贵。但谢灵运反唇相讥了一句:“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他借用的是《庄子》的寓言: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想甩开它,就拼命逃跑,可是影子始终跟着,结果气绝身死。那么,谢灵运等于在说,畏影者心里才有影,不想富贵,就不怕富贵的影子,你孔隐士讲这话,正代表自己不能忘怀于富贵。
“万事倏忽如疾风,莫以乘车轻戴笠。”(宋孔平仲句)斗笠,这种直观看去属于遮阳挡雨的工具,以其根植于所在的文化土壤,就是这样不可避免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