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东峰:提拔不需要感谢
//m.auribault.com2015-08-13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唐高宗时,有位举子叫孙至远,考中进士后,初任蒲州参军、乾封尉等低级官员。高宗上元年间,因为政绩突出,升为监察御史里行。后来因为上书言事得罪了权贵,被贬出京城,改任地方官员。多年以后,孙至远升职回京,先后任司勋、吏部员外郎。武周时期,经宰相李昭德提议,孙至远被提拔为天官侍郎,并“知选事”。孙至远的手下属官,都好心提醒他,应该亲自到李昭德的府上“坐坐”,向宰相表示感谢。孙至远却婉言谢绝道:“宰相‘以公’提拔我,我为什么要以私心去感谢他呢?”终究也没向李昭德表示什么。李昭德心中很生气,后来终于忍不住找了个借口,将孙至远贬至偏僻的壁州任刺史。

  还是武周时期,天官侍郎刘奇,经过多方考察,向朝廷推荐张文成和司马锽担任御史之职。任命下达后,张文成和司马锽内心十分感激,两个人就委托熟人申屠锡来到刘奇府上表示谢意。刘奇却严肃地批评申屠锡说:“我推荐他俩担任御史,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完全没有一点儿私心,为什么要感谢我!”

  现在的官员考核和提拔,上级领导的建议和意见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大多数领导的做法,就像刘奇一样,完全是出于公心,是基于多年来与下属共事期间,对其办事能力和品德、作风等多方面的认可和肯定。然而,某些得到提拔的官员,却常常怀着感恩戴德之心,对老领导感激不尽。这样一来,本来是公事公办的磊落之举,就掺杂了太多的不应有的私人感情。为了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日后一旦遇到与领导利益相关的事情,他们就不敢挺起腰杆秉公处理,这无疑与提拔他们的初衷相悖。因此,正确的心态是不必言谢,只需努力工作,廉洁奉公,干出一份令人瞩目的政绩,让群众满意,这就是对领导的最好回报。当然,少数像李昭德这样出于私心提拔官员的领导,更不必鞠躬言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