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面对来自社会的质疑,“小P孩”的家长—北大毕业的刘女士说,她和很多北大的同学聊过,他们都觉得很正常。(3月3日,重庆时报)
社会对于“虎爸”“虎妈”多有质疑,可不少“虎爸”“虎妈”本身就是社会精英,而且这种极端功利式教育似乎多能“种瓜得瓜”,孩子后来的生活处境大多不错,这就产生一个命题:社会主流对虎爸虎妈的极端教育理念之批判,是否正确无误,还是在撕裂社会共识,加速群体分裂。
以这位北大虎妈为例,相信她的一句“很多北大同学觉得正常”绝非戏言,没有哪个妈妈轻易拿自己孩子做实验。那么是否在中产群体特别是社会精英中有个普遍共识:让孩子多花时间学习,上各类提高综合素养的辅导班,其实对孩子的未来,利绝对大于弊。而这一判断恰好能解释何以很多精英精英口头上教育理念很先进,但在实际做法上却很功利,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上最好的民办学校,学校教育之外还要上收费昂贵的兴趣培训班。
社会中产及上溯的精英阶层,本身有独立思维能力,很多能厘清“主流舆论宣传”和“实际有效做法”的区别,外面再强调“不要应试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是具体到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实施“让孩子抢跑”的私人定制计划。而那些本身就境况不佳的人群,因为认知有限,大多相信舆论宣传,不人为干预孩子学习,遵循“差不多就行”的育子哲学,孩子本身就出身有差距,未来的差距或许会拉大。
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在对社会舆论的认知应对上,以中产为分界,上下有极大的分裂:中产及上面的群体更加功利,下面的群体因为认知或经济等原因,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少有干预,而结果或许会加剧本身就很大的境况差距。而在笔者看来,每一次虎爸虎妈的传说,都在撕裂社会共识。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醒悟,原来被质疑的虎爸虎妈本身就是社会精英,他们不可能对子女不负责任,功利性的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或许更有用处,只是我们一直未有掌握这一思想利器罢了。
“北大虎妈”的传说再次撕裂社会共识。甭管有多少批判,醒悟的人或会越来越多,极端功利式教育只会越来越被模仿,而事实正在这样演绎。
保障看台:关注“老漂”一族2011-09-21 |
聂磊?F:敬请热烈地为好人撑腰2011-10-21 |
微言快语2012-02-01 |
丁永勋:高校图书馆应在开放中学习开放2012-04-06 |
北大保安新时代扫地僧?2013-05-13 |
人民日报:以先锋模范为镜2013-09-18 |
黄春景:旁观者的冷漠不该成时代病2013-11-06 |
林 萧:持“内部票”的铁路职工打人底气何...2015-08-06 |
张松超:“易居”是宜居城市的起码要求2015-08-20 |
张松超:城市的宜居应是所有人的宜居2015-08-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