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语言开始充斥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在一些小学生作文里也运用了不少网络语言。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地接触网络用语,会让孩子对中国的语言文化造成误解。
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尤其对年轻人来讲,相较于严肃的书面用语,生动活泼的表情符号、网络语言更受他们的青睐。一些人将这种表达方式延伸到生活的许多领域,甚至包括语文课堂和作文写作中。但是,网络语言毕竟没有经过严格规范,语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弄懂的,其中一些直接刺骨的表达甚至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若不分场合滥用网络用语,会有损于汉语言文字的严肃性与纯洁性。再者,网络用语更新频率极快,很多用语可能火过一阵之后就被大家遗忘了,我们又怎能任由这样随意的语言影响书面表达的规范,影响语言使用的美感呢?
——无为
我国有7亿网民在网上,说明网络是一个公共场所,是一个网民共同拥有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表现得随意、诙谐、鲜活灵动。但在具体使用中,不应该只是“玩玩”而已,还应本着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审美要求的态度,本着约定俗成、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力求规范、文明。网络语言的背后,可以是情绪的宣泄,审美意味的拓展,观念的颠覆,却不该是肆无忌惮的乱用、滥用。在场合的转换和时间的筛选中,网络语言该修正的就要修正,该淘汰的就要淘汰。碎片化书写的“网络流行语”不再病毒式地传播,语言文字才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唐剑锋
不可否认,语言是活的、变化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文字,有一部分经过时间的过滤,约定俗成后被网民接受,并逐渐流传到网络之外。实际上,诸如“给力”、“神马”这样的网络词汇,已为许多人所熟知,甚至出现在一些正式文本上。然而,这并不是说网络语言就可以而且应该随意使用。首先需要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否则,“神马”可用、“辣么美”为什么不能用的疑惑,会困扰很多人。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网络文体和词汇在涌现,相关部门还须及时区分正规语言和网络语言,同时出台严格的语文教学使用规范,为汉语言文字正本清源。
——钱夙伟
朱海滔:包容一下“喜大普奔”有什么不可以2014-03-26 |
李英锋:政府行文和教师授课不是网络聊天2014-03-26 |
晴 川:网络语绝缘公文莫大惊小怪2014-03-26 |
吴应海:教科书拒绝网络语无可厚非2014-03-26 |
刘 乐:看待网络流行语要一分为二2014-12-24 |
孙维国:网络热词的根本意义在于补充和丰富...2014-12-29 |
秦 川:“网言网语”别把低俗当个性2015-06-05 |
陈尚营: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2015-10-19 |
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2015-10-19 |
秦尚斌:“低头族”是现代病2016-01-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