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坚守信仰成就不朽人生
王 青
//m.auribault.com 2018-01-23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热播的电视剧《风筝》,最近引发不少观众关注。人们为影片中地下战场的波诡云谲而感叹连连,为主人公的安危冷暖而牵肠挂肚。其实,现实往往比艺术更残酷、更传奇、更精彩。

  在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浴血厮杀,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在长夜里,他们守望着心中的信仰,用忠诚谱写生命的诗篇。如“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如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的熊向晖,蛰伏于敌之要害机关,巧妙送出重大情报,为中国革命屡建奇功,他们的故事,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然而,传奇绝不浪漫,更多意味着牺牲。这牺牲,是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义无反顾,舍生取义。比如打入敌特务首脑机关军统,到建立地下党支部、构建“红色电台”,最后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的张露萍等七名烈士,比如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怀抱被敌击中的两岁孩子决然蹈海的钟琪、董健民夫妇。

  这牺牲,意味着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复杂性、残酷性,使他们时刻都必须是伪装者,盘桓于龙潭虎穴,周旋于灯红酒绿,时刻要提防被敌人发现,时刻都面临死亡威胁,如履薄冰、步步惊心,静静等待被组织“激活”的那一刻。

  这牺牲,意味着不能轰轰烈烈,甚至要“沉默是金”。他们或许有更加曲折传奇、动人心魄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可能连同他们的名字一道,湮没在尘封的历史中,无人知晓。

  这牺牲,还意味着忍辱负重,委屈事敌,周旋待机,甚至要遭受自己同志的误会,或因各种原因而蒙冤。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为主义而来,为信仰而战,为理想献身,风云激荡的战争年代,多少英雄先辈,始终把忠诚扛在肩上,不避艰险、不惧牺牲,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成为对敌斗争的利器,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正因为心中有信仰,即便身处险境,他们仍初心不改,本色不变,能坦然面对生死,笑看风萧水寒。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 和平年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点也不比战争年代的考验来得简单。本立而道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只有补足精神之“钙”,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才能练就抵御各种诱惑、风险和考验的金刚不坏之身。

  为什么江山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英雄的背影渐渐隐没,但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摘编自1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原题为《信仰铸就不朽——从〈风筝〉热播说开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