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自媒体平台,要流量还是质量?
谭敏
//m.auribault.com 2017-04-11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众多自媒体平台,经常有这样一批稿件,它们顶着“百万阅读量”的光环,却被人指责内容抄袭、标题哗众取宠以及低质。这些爆款文章的背后,是一群专门的做号者,他们有的单打独斗,有的团队作业。他们能在几分钟内炮制出一篇爆文。通过高流量赚取广告分成,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做号者,一个“做”字用得实在传神。看似是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但不是写,不是创作,也无需思考,只需要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一篇“爆款文”就可以完成。“优秀”的做号者一天可以炮制出几十条这样的内容,团队作业则可以贡献成百上千条。在这个过程中,脑力劳动的创作变成了工业化的流水作业。

  做号者用数量惊人的低劣内容刷出一波又一波的流量高峰,可是,营造出的却只是自媒体欣欣向荣的假象。不求质量,只求内容够劲爆够吸引眼球,能够带来流量即可。这样的自媒体生态,不仅会给读者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也会严重恶化自媒体平台的生存环境,劣币驱逐良币,让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没有了生存空间。

  应该说,如今自媒体平台早已解决了网络内容生产供给的问题,不是内容不足,而是内容过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如果平台推荐的高流量内容大多只是重复、虚假、粗制滥造的低质内容,而优质原创的内容成为稀缺品;如果原创内容得不到保护和鼓励,而抄袭者反而轻松获利,必将造成的恶性循环是谁也不再愿意生产和分享优质的内容,而倾向于简单的复制粘贴,这样下去,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发现,平台上值得看的东西越来越少,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平台的价值和利益。

  要流量?还是要质量?这不应该成为一个两难选择。严厉打击做号者,切断做号产业链,维护健康的自媒体生态,各平台应当主动作为。一方面,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做号者,切断做号产业链。对抄袭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仅是进行封号,更要在经济上严惩;不仅收回流量分成等不当收入,让其无利可图,还要重罚,让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另一方面,平台也要主动作为,鼓励和支持高品质的内容。从去年开始,不少自媒体平台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扶持计划。比如,头条有千人万元计划,企鹅的芒种计划,UC推出“W+”量子计划,以此来鼓励和推动优质和原创内容的生产。

  此外,从目前来看,各大平台普遍提供了抄袭举报渠道,但存在人手不足、查处效率低等问题,而作者网络维权成本太高,也是造成“1人写作,99人抄袭”的重要原因。打造高效的网络维权生态,需要各自媒体平台深入探索。

细腰2016-04-01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