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讨好年轻观众不能只是噱头
黎原
//m.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视、电影节,除了是世界各地影视作品的盛宴以外,也是各种论坛和研讨会的聚集地。电影方面,李安关于中国电影不能急功近利的发言,可谓重磅炸弹,引发行业深度探讨。在电视剧、综艺等方面,时下最热的年轻人消费群体成了从业者热议的重要话题。

  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他们的喜好左右着市场方向和创作方向,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制作方,都开始出现讨好年轻人的新姿态。在以前,创作者和制作方对市场的把握比较“虚”,拍出的作品没人看,想看的作品没人拍,文创产品供应和需求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对接。因此,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以需求拉动文创产品的生产,激活市场潜力,是文化产业买方市场逐渐形成的表现。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度依赖市场需求也可能导致创作方的中长期迷失。新一代年轻人的一大特征是兴趣多元,关注力持续度不高,因此,由他们构成的市场需求很多情况下并不具备中长期生命力。创作者和制作方如果只想要“跟上”年轻人跳脱的思维和多变的兴趣,难免顾此失彼、陷入被动。

  从本质上来说,制作方讨好年轻人,归根结底还是看中他们的消费能力。现实情况是,这种讨好大多数只是借用一个热点的噱头,炒作热门“IP”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做法。

  最近,由科幻巨制《三体》改编的电影项目遭遇“跳票”,即因为制作周期等问题不能如期上映。此前,该项目的创作班底被质疑是“草台班子”,既没有大片经验,也没有相关资源。上马《三体》电影,大概只是为了跟上这部著名科幻小说的热门IP.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这种讨好仓促而功利,不要也罢。

  需求主导的文化产业,最终还是要靠内容来撑起招牌。在理解并跟进年轻人多变的兴趣之外,创作者和制作方更应该仔细研究这些兴趣背后的社会基础和真实有效的需求。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