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阿里影业某副总裁在一场论坛上“不再请专业编剧”的发言,引起编剧们的不满。“给编剧指条生路”这种意气用事的话语,恰恰与编剧们“垃圾IP”的说法相对应。有趣的是,双方都在围绕IP说事,论战重点并没有涉及到“作品质量”这个重点。
IP热这几年来,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娱乐市场货真价实的消费主流,否则不会有《致青春》等这样现象级的电影出现,也不会有卫视放出“非IP作品不收”这样的厥词。但原创作品也并非被IP打得落花流水,反倒是像《捉妖记》《烈日灼心》等作品,让原创编剧们士气大振。影视市场最终还是原创的天下,这几乎成业界共识。但资本方挟IP优势“仗势欺人”的姿态仍然未有消减。
互联网企业介入电影生产,其利在于资金、平台,甚至包括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但真正在产业源头——剧本创作方面,互联网企业没有太多资本。首先,互联网影业缺乏编剧人才。其次,互联网影业的资金走向不在于剧本。最后,互联网影业似乎也瞧不上创作界的那些大佬们。
瞧不上,是迷恋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的本性使然。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多起家于草根,因此其盈利思维就像阿里影业这位副总裁所言,要挣草根的钱。草根在网上看的是网络小说,情怀多系于此,乡愁也寄托于“大神”创造的精神世界。想挣他们的票房,IP是不二之选。
IP翻天覆地地改变了市场,以IP为主导的影视剧都获利不菲。但IP没有改变的是创作本身,当更多原创编剧觉醒,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IP时;当观众厌倦了IP的粗制滥造,开始重新向往影视作品的深度时,原创编剧们的价值将更加被重视。因此,当下是IP改编与原创编剧相互较力的一个时期。当然,最终胜出者不在于谁强势、谁喊得声响亮,而在于谁能够拿出高质量的作品。
不谈作品质量的“IP之争”都是在耍流氓,没有任何意义。IP改编与原创编剧目前在市场上同生并存,两方都有代表作,也都有垃圾之作,就精彩程度而言,不相上下,就垃圾程度而言,也不分高低,口舌之争只不过是一个姿态上的区别。如同其他领域拼到最后要拼实力一样,“IP之争”拼到最后也是实力之争。
在两方交战之中,原创编剧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哪怕影视业再怎么工业化,剧本创作这一块,都是特别考验创造性、创意性的。经过职业训练的编剧,有条件也更有理由拿出相对更优质的作品。IP改编的影视剧是团队协作力量的呈现,原创编剧则要更多承担起影视作品的源头作用,压力更大,担子更重。他们想要在这场比拼中胜出,恐怕还是要多把精力放在创作上,以作品说话,个人则保持沉默为好。
沉默不是屈服,只是在眼下的市场环境论战无用。影视产品的高度商业化决定了一名编剧的身份走向。想钟情于质量、留名于影史,就要耐得住寂寞;想与热门IP竞争,就要知己知彼,取而代之。对投资者的言论不必敏感,用好作品说话是最好的回击。 (韩浩月)
人民日报:打造影视生产的菱形结构2009-10-30 |
赵国旗:刊登“凤姐”诗作事小 办刊思维庸...2010-09-06 |
李星文:电视剧缘何续集难工2013-06-04 |
文化言论:我们为什么热爱婆婆妈妈2014-04-07 |
我们为什么热爱婆婆妈妈2014-04-07 |
李建平:网络时代的鲁迅文学奖该咋评?2014-08-14 |
冯海宁:“明星限薪”应交给行业协会2014-11-13 |
风 平:莫让真人秀销蚀了原创力2015-03-09 |
祖纪妍:IP与电影高票房没有必然联系2015-10-29 |
东方网:吴怀尧与“中国作家富豪榜”2010-01-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