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德 邻:网络暴力内涵需界定
//m.auribault.com2015-06-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引起网络舆论广泛关注。有人把这种舆论压力等同于一种网络暴力。与此同时,宣传片制作人受到网络人肉。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暴力?

  “认定是抄袭”和“怀疑是抄袭”是有区别的。一些媒体的相关质疑,有其合理之处。如果把这种正当的舆论监督说成网络暴力,就有偷换概念、为人背书之嫌,更漠视了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权利。但同时也应看到,表达质疑不是宣泄情绪,舆论监督也不能动辄动用“人肉搜索”的武器,肆意伤人隐私。网络人肉搜索才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

  对校方而言,不把舆情当“敌情”,不以对抗心态看待舆论监督,才能让“抄袭门”成为改变的契机;对媒体和公众来说,不让质疑越出理性边界,不让监督演变成网络暴力,才能让舆论监督更好发挥推动进步的作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