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音乐不是“功利的和弦”
长 乐
//m.auribault.com 2016-11-24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婉转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慷慨激昂的交响乐《红旗颂》……前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大型音乐讲座“高雅音乐在校园——交响乐鉴赏公开课”上,演奏者饱含激情,聆听者如痴如醉,时而沉迷其中,时而掌声雷动。无论演奏者还是聆听者,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同学们一定要多听听高雅音乐,这样能让你高尚起来。”人大附中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何晓青老师的话,引得同学们会心微笑。在演奏作品之前,他生动而富有感情地介绍了各个乐器,“圆号像英雄,竖琴像流水,钟琴像星星……”

  高雅音乐有何用?有人这样问。事实上,不少家长把音乐看作“功利的和弦”,试图将其变成敲开名校之门的“敲门砖”,敲得开就是“阳春白雪”,敲不开则是“下里巴人”。其实,高雅音乐之于孩子,既是“有用之用”,可以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艺术素养;更是“无用之用”,可为孩子的人生铺陈底色,助其拥有更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更触类旁通的开阔思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无独有偶,在科学史上,有着很多受音乐启发而豁然开朗的科学家,比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音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启发,发现了原子递增的“八音律”……就连爱因斯坦也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

  养德,开智,审美,育人,人大附中的尝试给人以深刻启迪。音乐不是“功利的和弦”,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不要小瞧音乐的作用,更不要将“道之用”小觑为“器之用”,舍本逐末。要知道,在一个人幼年童年的时候,如果能有机会亲近高雅音乐,不仅可以涵养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拥有五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更可以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