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联合招生何须遮遮掩掩
徐甫祥
//m.auribault.com 2016-03-21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3月17日,《西部商报》报道了位于定远镇的甘肃省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将500多名学生“输送”至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一事,引发各界关注。消息见报后,省教育厅通报称此“属于学校虚假招生”,并责成学校做好善后工作。省教育厅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3月19日《西部时报》)

  据说,在某些旅行社,若报团的游客人数不够,常打包转送给其他旅行社,当然前提是后者须给付相应的补偿。如今,相似的一幕却在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上演:500名被该校录取的所谓“预科生”,被跨省打包“转送”给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被戏称为“空中甩人”。也就是说,这500名学子,原以为登上了该校包录取、包学籍、包毕业的“包机”,孰料在“购票登机”后,“包机”忽然变向,而目的地却是一个完全始料未及的地方。

  不难理解这些学子的愤懑: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就读,无疑是对学校位置、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及就业前景等多方权衡的结果;而被“转送”的去处,或学校地点离家太远,或专业设置不对胃口,或就业前景不如己愿。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当初他们接到的,分明是盖着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大印的录取通知书,且承诺在毕业时颁发该校的正规大专毕业证书。因而,在他们看来,这实实在在就是虚假招生。

  要说是虚假招生,一点也不冤枉:撇开虚假录取通知书及虚假承诺不说,单从国家招生政策层面及其办学条件来看,就注定其这类招生只能是与虚假为伍了:其一,目前,甘肃全省民办高校均无单独招生资格,而非统招学生显然无法进入国家正规的大专考试学历认证系统,故该校这次单招的所谓“预科生”,从一开始就罩上了“虚假”的阴影,明为自招,实为代招,或者说,就如这次,先以学校名义招生,再行打包“转送”。

  其二,据该校官网介绍,目前全校在校生仅1006人,而教师也只有57人。尽管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质量、就业前景及学校口碑亦不错,但就其目前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来看,在完成统招任务后,再一口“吃”进500名“预科生”,可谓勉为其难。可见,此次的“空中甩人”,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结局。

  招生政策不允许,学校条件也不具备,却非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盯住500名预科生这块“肥肉”不放,不过就是想借此牟利而已:不妨算一笔账,500名预科生,按报名费每人11000元,加起来即是550万元;何况,再加上“转送”前为其取得中专生“身份”而进行的一年“补课”收费,亦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开支则是能省即省,就连这批学生的“转运费”,也是按每人400多元,一分不少地收取的。你说,面对如此诱人的“大蛋糕”,能不眼热?

  而在此事曝光后,校方改口谓之“合作办学”,更是不伦不类:怎么合作?如何一体?是合资还是合股?抑或师资及硬件的优势互补?而据笔者看来,与其言不由衷称“合作办学”,不如实事求是叫“联合招生”来得贴切:双方是各取所需,一个完成一年制中专教学,让这批所谓的预科生完成从高中生到中专生的身份转换;一个负责高职教育,继而颁发正规的高职毕业证书。要说双方唯一的交集,除了分享利益外,就是学生的身份对接。因为,只有具中专文凭,才方便参加其后的高职学历招考。

  因而,与其假预科生之名虚假招生,不如来个大大方方的联合招生。其实,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也是一所有资质的民办高校,且无论学校规模,学生人数、还是师资力量,都数倍于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何不如名正言顺呢?当然,前提是将真相实事求是告知报考者,尊重其选择的权利。而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之所以谎称招“预科生”来达到联合招生的目的,无非是怕告知真相后,达不到预定的招生人数。然而,虚假招生就能如愿么?似这般“原形毕露”后的尴尬,不仅“鸡飞蛋打”,还严重败坏了高校招生的名誉。须知,这不仅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不尊重,更是对教育本身的不尊重。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