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支教定位要准步子要稳
依科
//m.auribault.com 2016-03-11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当代生活报》报道,从广西大学化工学院毕业的王万奇选择了支教,因为“真心就是想下基层”。在此后为期1年的支教生涯中,他和支教团队除了为孩子们上好课,还为学校争取到价值26万元的支教财物。

  从1994年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一腔热忱,志愿下乡支教。然而,支教过程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青年报一名记者曾接到一些大学生的求助电话,说他们想利用暑假到乡村学校去支教,希望新闻媒体能帮忙促成,因为他们自己联系过不少学校,却都被很干脆地拒绝了。记者调查后发现,令这些大学生“很受伤”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乡村学校认为大学生的支教时间太短,传授的知识有限,不划算。

  而几年前,一篇题为《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文章在网络发表后,引发了各界的热议,也给支教结结实实敲了一记闷棍。这篇文章以农村小孩的口气,直指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短短的7天里,叔叔阿姨传授的知识,远没有我们土生土长、喝着泥巴水的老先生来得实在”。

  利用寒暑假时间或毕业初,大学生志愿到乡村给孩子们上课,既传授书本知识,也传递来自外面世界的新观点、新信息,在帮助孩子开阔视野长见识的同时,也帮助自己见识真正的乡土中国,从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也是在培养储备一批脚踏实地、真正了解中国的青年人才,这本应是利孩子、利大学生、利国家的好事情,为什么支教的路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呢?

  分析个中原因,确实有些学生借支教之名,有不踏实支教、虚浮支教之行。有的因所学专业不符合乡村学校学生需要,所教非想学,还有的就是想到乡下玩乐一番,然后拿到社会实践的表格证明,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增厚履历。还有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学校没有精准对接大学生支教的规则要求和工作人员,不把支教当回事儿,对这份额外的工作量能推就推了。诸如此类,终归是都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支教这种社会志愿活动的好处和益处,对支教定位不准,方向不明。

  再回过头来看王万奇,他选择了到条件较艰苦、留守儿童较多的富川二中支教,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地理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在帮助孩子、磨砺自己,其志可嘉,其行可赞。各地乡村学校、在校的大学生们,不妨以王万奇为参照,定位要准一些,步子要稳一些,心态要踏实一些,把支教这件好事办好办实。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